2005超级女声经典回顾
2005夏天,快乐中国超级女声,以其群众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在中国娱乐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8月26日,“超级女声”落下帷幕,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分获冠亚季军。超级女声曾经让那么多人疯狂过、感动过、梦想过,不管人们褒贬如何,它都已经成为这一年最值得人们记取和思索的历史文化事件……
1、超级女声的口号是“想唱就唱”,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
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可报名参加。
2005年3月杭州,排5万人的长龙,等候了12个小时只为报名。
2、“超级女声”在广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五大唱区
共吸引了15万人前来参加,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4岁。
3、90%以上的参赛者是在校女大学生和女中学生,
这些姑娘们为了梦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
4、2005年4月23日,长沙唱区50进20淘汰赛演唱现场,
选手演唱后,要接受评委和大众评审团的双重评议。
5、这是著名的超级评委“柯楠组合”:柯以敏和黑楠,苛刻和刁难,
评委在选手表演后即时做出“通过”、“淘汰”或“待定”的决定。
6、这是35人的大众评审团,在两位选手“PK”时,投票决定她们的去或留。
7、2005年7月8日晚,杭州唱区总决赛以票数定胜负,
纪敏佳夺得冠军,叶一茜、林爽分获亚军和季军。
8、五个唱区5位冠军,加上10位亚军季军中选5,产生总决选十强:
01号张靓颖、02号何洁、03号易慧、04号纪敏佳、05号朱妍、
06号叶一茜、07号周笔畅、08号李宇春、09号赵静怡、10号黄雅莉
9、“玉米”、“盒饭”、“凉粉”,指歌迷团体,是超级女声带来的时尚词汇,
李宇春、周笔畅、何洁、张靓颖的粉丝们在演唱现场为崇拜的偶像拉票助威。
10、总决选5进3的评委:何炅、夏青、黑楠。
11、PK,是超级女声带给全社会的又一个时尚词汇,
纪敏佳和何洁在决选时PK,李湘和汪函主持节目。
12、2005年8月26日晚,超级女声三强由公众发短信的数量决定胜负,
李宇春得票3528300张,周笔畅获得3270840票,张靓颖获得1353906,
08号李宇春获得冠军,07号周笔畅和01号张靓颖分别获亚军和季军。
经历了半年的在社会引起轰动效应的“超级女声”终于落下了帷幕。
超级女声花絮:
八、不看超级女声,10个不知道:
九、超女的五大遗珠(来自新浪)
十、十全十美
超级女声争鸣
反方:四大利用三误导 超级女声踩着少女的尊严舞蹈
毫无疑问,我们面对着的是一个崭新文明的世界。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这个世界有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在理清财富积累的客观逻辑之前,快速变动的社会中便有太多一朝成名一夜暴富的梦想。——这些充满梦想的人当中包括着未成年的少男少女们。
毫无疑问,这个世界本来是丰富的。并且,文明的意义在于提供给人更多的自由与选择。然而,任何一种选择与成功之间都着艰辛的距离,我们没有理由不告诉孩子们生活“ 自由与艰辛”的真相。
所以,当一个叫作《超级女声》的栏目以“收视率至上”为原则,利用社会并不成熟的心态以及人性中暗弱的一面,抛弃道义和责任,虚张声势、矫揉造作,挥霍社会本已稀缺的人格资源,攫取超额利益时,——尤其这一切是建立在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野蛮剥夺之上——我们必须站在文化以及人的价值的立场上,捍卫人性的高傲与尊严。
拿孩子们娱乐是一种野蛮
“跑调了!你真不知道你跑调了吗?”
“嗨,你跳的是第几套广播体操?”
“你连基本的音乐素质都不具备!”
“行了,别唱了,明年再来吧!”
“把民歌都给糟蹋了。”
“回去好好读书,走正道。”
“今年,你绝对没有机会了。”
“回去把歌词记好了,再来。”
“你唱歌和你说话一样做作。”
“你的牙齿有问题吗?干吗字都咬不清楚?”
“好好学习,前途无量;要想唱歌,死路一条。”
“你以后穿得规矩点,好不好!你是不是该考虑减肥?”
“腰长腿短,你不适合穿这种衣服。”
“啊……逃啊!(做捂耳朵状)”
“你唱得像幽灵一样。”
“别吓着后面的选手了”
“十年后再来唱这首歌吧”
“人家蔡琴唱的很抒情,你怎么唱得很痛苦”
“你忘了带一件东西,你忘了带调门了。”
“这么好的一首歌你为什么唱得这么难听?”
“你这是在唱歌吗?你是在作秀呢!”
“别人唱歌是偶尔跑调,你唱歌是偶尔不跑调!”
“你这声音怎么像卡碟了啊!”
“谁叫你这么穿的,你这么穿:俗气!”
“你唱了吗?我以为你是在说话呢!”
“你以前是干什么的,什么?是美容美发的?那好,你继续去做美容美发吧。”
“就没有女孩子会唱歌吗?”
“花钱学声乐在你有些浪费。”
“不看歌词,根本不知道你唱的是什么。”
“你唱歌的时候像在睡觉,总眯着眼睛干吗?”
“你全身都在抖,裙子也不例外,很冷吗?”
“你年纪不大,却好像怨妇一样!”
“你还是在南京多玩几天就回去吧。”
“南京选手的心理素质太好了,怎么说都不会哭。” ——《超级女声》评委语录
在我们这样一个以含蓄为传统的国度里,上面这些不留情面的当面挖苦的刺激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把这样的过程放在了电视上,尤其是对面的双方是戴着墨镜面无表情的评委和手足无措的花季少女们。
很多看过《超级女声》的人都直言不诲地承认,自己更爱看它的“海选”直播。因为她(他)们可以在成群结队的“丢丑”大军的表演里寻到开心。而评委们的尖酸刻薄更是节目里的一道开胃佐料,在自愿“现丑”“现演”与自愿收看之间,大家各得其所。
一位在电话里接受调查的先生反问我说:“这些表演者知道她们会被直播吗?她们是免费参加的比赛吗?她们知道评委的风格吗?”当他的反问得到肯定的问答后,这位先生很坦然地说:“OK!这很公平。没有什么不妥。我完整地看过这个节目,我的态度十分中立。”
越是这样所谓的自由与中立的态度普遍,我们就越是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无所谓的态度并不能导致我们的真正自由,相反,我们会因此被拥有强势的力量所侵犯。如果我们不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和规则,我们就必将被剥夺和异化。
比起西方社会,我们终于出台了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但是,我们有多少地方能真正做到对未成年人的“烟酒禁售”?我们有多少网吧让中小学生自由地出入?
所谓文明,所谓脱离蛮荒,就是人类远离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对“未成年”的保护,使之免受伤害甚至是动物世界的本能规则,所以,这种对未成年人的自尊心的伤害,以及建立在这种“尊严摧残”上的娱乐,就只能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野蛮。
我们怎么可以在大众传媒上剥夺孩子们的自尊?我们怎么可以用践踏尊严的方式大行“娱乐”,赚取收视率和广告利润?
别说她们都是自愿!在公众面前,让她们排着队被剥去尊严,与当众剥掉她们的外衣一样野蛮而可耻!我们必须表达我们的愤怒。
《超级女声》的假恶丑
假 《超级女声》的虚情假意主要表现在其操控者和主持人极尽煽情之能事的造作之上。他们让被淘汰的少女在镜头前会见他们的父母,本已经心力交瘁的孩子必定会再度与亲人泪如泉涌。而主持人会说一些“结果并不重要”的假话,背后完全是这道节目所奉行的“胜者为王”的霸道逻辑。
恶 在所谓“黑心棉”“黑心月饼”“注水肉”“毒腐竹”之类丧失良知的产品屡见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环境下,失却社会良知的精神产品也会出炉。这样的一种丑恶,在于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合作的“诚信”、对生命的“尊重”和人格的“尊严”都是我们社会精心需要维护的。而以名利相要挟来戕害本已薄弱的道德秩序,是为对整个中国社会做下的恶。
丑 《超级女声》已经创造了中国的“审丑”奇迹。还有人为它欢呼与辩护着。在电视上大规模地展示“丑陋”,尤其是少女的丑陋,这种行为背后支撑着的是一种不顾道德的丑陋心态。
“超级”火爆,利用了什么?
我们必须承认《超级女声》的成功与火爆,但是,这是建立在不顾社会责任的不择手段的种种“利用”之上。
利用一 社会对成功模式的片面理解
看一看现在艺术院校招生的门亭若市,我们就知道这个社会对功成名就的渴望和对成功模式的片面理解。太多的少男少女和他们的家长都做着“影视歌”的明星梦。《超级女声》当然瞄准了这样的机会。
利用二 “星途”还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
对于“影视歌”为代表的娱乐业而言,我国的市场还远未成熟。娱乐业成为一种朝阳产业。而我们对于明星的开发和工业化的制作模式与渠道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星途”迷人,但千军万马都要挤这座独木桥。《超级女声》就自然有了呼风唤雨的号召力。
利用三 只有少男少女最追星
从来都是少男少女们奋不顾身地勇敢追星。如果有人怂恿说:你自己就能成星,我们的“星途”没有门坎,这样的诱惑当然是难以抵挡的。但是,就像彩票推广者永远会浓墨重彩地渲染中奖者的一夜暴富一样,《超级女声》的最终卖点在于把万里挑一的成功无限放大。
利用四 只有少男少女才会这样“蜂拥献丑”
一个有着成熟心智和判断力的成年人,是不会为那种万分之一的机会而去丢尽颜面的。尤其是,他们已经对生活和自身的社会角色有了清醒的理解。像孔庆祥那样的人少之又少,并且,最重要的是孔庆祥不属于受保护的未成年人。《超级女声》所谓的“不设门槛”、“不论年龄”其实是瞄准了那些心智上没有成熟的少女们。
《超级女声》给孩子们错误的诱导
误导一 尊严是没有价值的,出名才是一切
尽管明知会被骂,但报名的人并没被骂到住手,南京成都两个赛区的报名人数都达到了11300人。一方面,很多女孩子是受不了当众被骂的。尽管有心理准备,但Z小姐还是告诉记者,她觉得很丢人,因为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在电视前看着呢。但另一方面,又并不后悔参加了这样的比赛:“平时我哪敢想像,自己还能在电视上唱歌,尽管只唱了4句。被骂就骂了吧,大家都被骂了,我也就觉得没什么了。”
评委们对失败者的蔑视和嘲弄,已经被社会合法化地接受了。这等于接受了一个前提:人的尊严是没有价值的,努力的过程也是没有价值的或者不值得尊重的。为了出名,人们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契约”!
误导二 为达目的,需要不择手段
《超级女声》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为了收视率而不择手段的典范。他们将投票过程的最大限度地拉长,并从中插播广告;他们用一切办法让选手或者他们的父母在电视镜头前流眼泪来赚取煽情效果;他们故意安排评委措辞尖刻以赚取“嘲笑的眼球”。有人美其名曰“残酷教育”,但事实上,它更大诱导是: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
误导三 名利就是尊严
清楚地记得在一部经典电影里,一个黑人孩子说:“没有什么能夺走你的尊严。死亡也不能。”这是一句令人震撼的台词,它让你感到人类可以永远可以在自然和其创造的财富面前,保持自己的高傲和自尊。不论你的人种和肤色,无论你的贫富与贵贱,生命的尊严是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但是,《超级女声》的操纵者们却用野蛮的逻辑说,你想成功就得放弃尊严!
权力越大,怎么越不负责任?
《蜘蛛侠》里“蜘蛛侠”彼得的舅父临终前对他说: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湖南卫视近几年来一直处在中国电视传媒的风口浪尖上,它的影响力决定了它巨大的权力。
但是,它并没有善用自己的权力。至少《超级女声》滥用了它手中的权力。它制作过程中为了收视率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尤其是利用少男少女的弱点,置教化保护未成年人的道义责任于不顾,更是背离了社会的价值观与良知。
正方:南方都市报:绝不可以低估超级女声的意义
伴随着上周五全民大Party式的总决选的落幕,《超级女声》已经变成了2005年的一个象征,湖南卫视的这个节目毫无疑问像人们所议论的那样,是市场导向和商业运作的结果,但它的出现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电视史的奇迹,也会深刻地改变中国电视文化的未来,它的意义完全可以和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办相比拟,它所创造的模式无论如何已经成为这个市场时代媒体发展的最新的、也是最具活力的形态。当《想唱就唱》的歌声响起,当无数的玉米、凉粉、盒饭大声呼喊他们的偶像,当种种传闻和议论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中传播,我们会发现中国电视和大众文化的新的一页已经翻开了。有人说万不可高估这个节目的意义。我却以为我们绝不可以低估这个节目的意义。
许多纸质媒体都有议论,说最后的几场越来越像春节联欢晚会了,言下之意似乎有所批评。的确,最后的几场确实像精心排演和设计好的联欢会,缺少了剧烈竞争的气氛,也缺少了《超级女声》最为刺激的即兴和随机的乐趣。但《超级女声》产生的冲击太过于强烈了,它的成功太出人意表了,所以最后用大Party的形式庆贺一下也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这就好像前面已经前进了一百步,但后面又退回了五十步。虽然可能还没有达到大家的理想,但毕竟已经实实在在地前进了五十步了。在它的创新还需要整个电视文化慢慢跟上的时候,这样的结果已经足以让人感到欣慰。当结果尘埃落定,《超级女声》的意义我想有两点是最值得我们记住的:
首先,它的意义在于它最好地发挥了大众的参与。这里“海选”的意义在于它真正实现了任何一个人都有三十秒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想唱就唱。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个节目里获得一个均等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这是大众为之着迷的核心,也是二十年来的新的中国梦的最佳的表征。这个中国梦的核心是中国人凭自己的力量力争上游,争取成功的梦想。过去我们仅仅凭着集体的力量争取国家的成功,二十年来,我们也开始强化了个人的力量,希望通过个人的成功的价值的肯定,达到对社会的新的结构的创造。中国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个人的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中国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成为明星,都有机会在三十秒之内展示自己的最美的一面。不管评委的语言多么刻薄,不管自己的表现多么外行,但我们还是狂热地投入其间,陶醉在台上台下、屏上屏下的热切的互动之中。普通人对于《超级女声》的热爱,一面是看到了自己的梦想,一面是看到了许多具有喜剧感的场面。我觉得“超女”们的可贵在于她们在坦然地面对成功的同时,也认同规则,坦然地面对失败。这是中国普通人的选择。他们愿意承担竞争和奋斗,那种认为他们被动消极,只有依赖社会和他人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
其次,它说明了青少年已经成为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最大的主力。《超级女声》最后的结果是李宇春和周笔畅的成功。有人以为这说明社会潮流走向了一种“中性化”的趣味。其实这是一种明明白白的青少年趣味主宰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在青春期的少年中,受到欢迎的女孩往往就是“酷”和“帅”的,都并不非常女性化。其实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女性化”趋向仍然强烈。但《超级女声》说了算的是短信,真正完全投入、大发短信的主力群体当然是青少年。他们的趣味今天完全决定了“超女”最后走向。这说明八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尿不湿一代”对于文化的支配力,他们的代表李宇春和周笔畅在台上,在台下的他们也用短信决定了一切。他们出生在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也已经显示了巨大的消费能力。他们显得没有历史的重负,也非常明亮和阳光,但似乎缺少文化的积淀。他们对于文化的影响当然会长久地影响我们的未来。今天的这一切需要谨慎地评估和认真地对待。
1983年,一个叫王景愚的中年专业演员用《吃鸡》的表演逗笑了经历过物质匮乏时代的几代中国人,2005年,一个叫李宇春的女孩用无拘无束的歌唱吸引了正在追求新的中国梦的人们。这其实就是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成长的见证。(2005-9-1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新华社调查:一路风雨一路歌《超级女声》何去何从
新华社长沙8月26日专电(记者叶伟民、段羡菊)26日晚,2005年《超级女声》将在掌声和欢呼声中圆满谢幕。这个看似是一个歌手选拔赛的电视节目,却在短短时间内上升为今年的一大社会热门话题,其对大众生活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以及毁誉参半的外界评说,构成了中国电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主办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明年还要办《超级女声》,而且《超级男声》也将登台亮相。《超级女声》正在以“变革”的姿态,成为引导国内娱乐电视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从大众音乐秀到一种社会现象
《超级女声》是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计年龄、不论外型、不问地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连同节目中大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的淘汰方式,倡导一种“全民快乐”的娱乐方式。
2005年《超级女声》,广州、长沙、郑州、成都、杭州五大唱区共吸引了15万人参加。初步估计,在全国范围内收看前5场总决选的观众总量达到1.95亿人。其中总决选6进5的直播收视份额更高达19.45%,同时段排名全国所有卫星频道第一名。网络上的评论和跟帖更是不计其数。进入决赛以后,每场短信互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观众总投票数更高达400万。
对于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超级女声》,学界和传媒业界均有多层面的分析。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雷鸣强说,过去我们的选美、歌唱比赛等节目都是选拔精英的节目,标准很高,评委很专业,整个过程也是单向的。而《超级女声》主要是平民的参与和对话,这是一种创新。
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常务副总监孙健表示,中国电视以前教化的成分太多,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一批娱乐节目突围而出,很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球。
在毁誉不一中破冰前行
作为电视新生力量的《超级女声》,自出现至今,誉者众,毁者也不少。“万人逃学报名”“黑幕说”“选手签约问题”“低俗节目”等论调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奇葩’”等阵阵叫好声齐齐亮相。随着比赛的不断进行,尤其进入总决赛阶段后,批评声音日渐衰弱。毁誉缠身的《超级女声》,从多方争论到今天的圆满收场,一路上可谓“如履薄冰”。
7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表示,《超级女声》是很恶俗的节目,只有降低这些节目的播出量,并在黄金时间增加新闻、社教类节目的播出量才能解决节目的低俗化问题。
面对指责,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电视湘军”的灵魂人物魏文彬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超级女声》主要面对广大年轻人,由于节目的零门槛,制作者从一开始就注意了节目的品味和格调。
魏文彬说,《超级女声》的超常火爆,说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性。新闻媒体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必须认真落实“三贴近”的要求。
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表示,《超级女声》是一个通俗的节目,但不是低俗。《超级女声》是靠新颖的节目形式来吸引观众的,而非通过低俗手段来简单迎合观众口味。
雷鸣强认为,电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需要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产品是多样化的,而目前我国文化生态是不均衡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超级女声》的出现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超女是否影响未成年人教育”也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四川某媒体还曾出现过“万人逃学报名参加超女”的报道。后经证实,这则消息实属媒体无限度夸大,报名当天是5月14日周六,本来就不是学生上课的时间。此后,湖南卫视将成都、郑州、杭州三地的节目录制和播出时间都限定在周末,同时将有关晋级淘汰赛和总决赛调整到暑假进行。李浩表示,进入总决赛的10名选手中没有一名中学生。
长沙市第一中学初三级教师肖红叶说:“这一代孩子是在各方面的呵护中成长起来的,参加《超级女声》能让他们听到一些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评价,让他们直面严酷的现实。这些心理历练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同时,肖红叶也认为,无论主办方还是教育者,都要利用好超女这个平台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引导,防止部分青少年产生“一夜成名、一唱成名”的心理。主办方日后应该严格规定参赛选手的年龄下限。
《超级女声》明年怎么办?
随着中国电视与世界的接轨,目前还处在模仿阶段的中国电视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与其它国家的电视展开全面的竞争。包括《超级女声》在内的中国一大批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改革和创新是其迈向新起点的原动力。
对于《超级女声》的未来,魏文彬对记者说:“和其它娱乐节目一样,未来的《超级女声》会不断改革,不断完善。而且在此基础上,明年还要办《超级男声》。”
魏文彬表示,今后《超级女声》会朝更健康、更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并明确定位为以年轻人为主的节目。首先是节目报名和录制等环节将安排在假期,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再是严格规定16岁以上才能参赛;三是在过去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对选手的歌曲、台风、服装和主持人、评委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强化奋斗、励志、快乐等精神追求的节目内容,力争找到一种既健康又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节目形式。
雷鸣强说:“无论如何,《超级女声》只是一档电视节目,大众不要期望她能肩负起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使命,也无需把超女看成是青少年的唯一。《超级女声》的未来,关键是怎样以一种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形式出现,将节目改造、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湖南卫视知名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第一代导演宋点表示,未来娱乐节目肯定是朝大众参与的方向发展。《超级女声》印证了嘉宾、明星个体闪亮的时代已经过去,娱乐电视的主体已经变成电视机前的人。优秀的节目必定是从观众中来,又回到观众中去。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超级女声十强纪念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