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在中国
2005年11月15日,咨询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调查报告称,截至2005年三季度末,中国博客累计注册账户数达到3336万,比2004年底翻了一番。目前,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博客大赛越演越烈,一举使“博客”成为2005年最主流的词汇。
1、Blog(博客),是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1997年12月,Jorn Barger最早用weblog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目前最流行的词汇“blog”,一般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才命名的。Peter Merholz曾回忆道:大约1999年4月或者5月,我在自己的主页上贴出一个帖子:“我决定把weblog发音为wee’- blog,或者缩写为‘blog’”。我也没有多想,就把这个词汇用进了我的帖子中,后来大家也开始使用。
2、2000年,博客开始进入中国,引来中国博客最初的先行者们,据说不到100人。2002年8月,方兴东和王俊秀将Blog意译为“博客”,创立中国第一个“博客中国”(blogchina.com)网站。到2002年底,博客还仅仅是国内“少数派”的权利,“开博”人数不超过500人。
3、2003年木子美事件,引发博客热。一个以“木子美”为网名的广州女性网络写手,从2003年6月19日起,开始在“博客中文站”开辟了一个网上空间(muzimei.blogone.net),发表名为《遗情书》的私人日记,记述与不同男性之间的性爱经历,从此在互联网一路走红。让人没想到的是,木子美使“博客”家喻户晓。到2003年底,中国博客用户达到20万户。
4、2005年8月以来,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博客大赛。尤其是新浪推出的“名人博客”,由于成功将朱伟、余华、潘石屹、徐静蕾、韩乔生等各路名角,一股脑地纳入旗下,使得原本是商业操作的赛事,演变成了一场大众的狂欢。两个月,已有100万人进驻新浪博客。
5、要说起2005年最火的社会话题,当数名人博客;说起名人博客里最火的名人,那只能是徐静蕾。徐静蕾2005年10月25日在新浪开博,不到1个月的时间,她的博客已经冲破了百万点击量大关。徐静蕾的才女潜质不得不让所有的媒体记者对“名人博客”这个新词汇刮目相看;也令一些本来对博客不屑一顾的明星们有样学样地跟风码起字来。
6、2005,博客风行中国。点击进入新浪网站的博客首页,一堆耳熟能详的名字便一股脑涌到面前。擅歌的有齐秦、田震、超女张靓影;擅演的有徐静蕾、李冰冰、巩俐;文化届的余秋雨、余华;体育届的李大双、李小双、韩乔生——还有张海迪、潘石屹、老榕……短短两个多月中,各行各业,各路名角竞相“投身”博客事业。按照部分评论家不客气的话说,“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网友的偷窥欲望。”
博客历史
盘点2005中国博客市场
2005年12月12日 11:22:00 来源:新华网
在盘点互联网的系列文章中,唯独把博客拎出来独立成篇,实在是因为在2005年的互联网产业中,博客算得上是风头最劲的一个。
如果说粉墨装扮、轮番登场的博客大赛只是热闹了一部分人,那么接下来的“名人开博热”则造就了一大批或冷眼旁观或热烈追捧的“看客”,而因博客而迅速成名和窜红的“流氓燕”等一批“另类名人”的出现,更是娱乐着所有人的眼球。
点击率急速攀升的博客,在2005年中,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势头。
博客大赛热闹开场
“博客”这一说法最早是一些媒体人在2002年带到中国的,3年之后,博客文化真正在中国开始大规模流行。
11月15日,咨询研究机构易观国际发布调查报告称,前三季度中国博客累计注册账户数达到3336万,比去年底翻了一番。
如此惹眼的数字,同今年竞相上场的博客大赛不无关系。
9月23日,新浪放出要举办“首届华文博客大赛”的风声,并出台一个大赛章程,规定启动时间为9月26日。
然而,就在9月25日,搜狐后发制人,正式宣布启动冠以“首届中国博客大赛”的博客大赛。
第二天,新浪博客大赛也如期启动,只是改了个名字——“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奖赛”。
这个小插曲,让两家门户网站的博客大赛甫一出场,就热闹非凡。
更有意思的是,两家的评选规则无一例外,都借鉴了正在全国火爆的“超级女生”评选模式,对参赛博客设置海选和终选阶段,增强了网友的积极参与性。
两大门户的博客大赛正打的如火如荼,方兴东又率博客网加入这一阵营。10月12日,博客网的“2005年中国网络传播学院奖第二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正式出台。博客网宣称,比起搜狐、新浪组织的博客大赛,博客网的更加“权威”,因而他们的目标是将比赛打造成“中国博客中的奥斯卡”。
接下来,便是几大主办方各施所长,或“拉人”,或“重奖”,间杂着不和谐的相互指责和抨击,让博客热了又热。
进入12月,三出大赛相继进入尾声,别的不说,急速增长的点击量和大把的“眼球”已经是赚得杯满钵溢。
博客名人和名人博客
博客大赛的一大功劳,就是拉动了一批名人竞相推出自己的博客,从而将原本是商业操作的赛事,演变成了一场大众的狂欢。
新浪的“名人博客”就是最典型的范例。
点击进入其网站的博客首页,一堆耳熟能详的名字便一股脑涌到面前。擅歌的有齐秦、田震、超女张靓影;擅演的有徐静蕾、李冰冰、巩俐;文化届的余秋雨、余华;体育届的李大双、李小双、韩乔生——还有张海迪、潘石屹、老榕……短短两个多月中,各行各业,各路名角竞相“投身”博客事业。按照部分评论家不客气的话说,“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网友的偷窥欲望。”
尽管对名人博客到底是“无聊、作秀”还是“增加与普通大众平等交流的机会”存在诸多争论,名人们照样自娱自乐,看客们依旧乐此不疲。而名人博客被热捧而带来的流量和人气的飙升,先让运营博客的网站们大尝甜头。
博客的另一大“妙用”,就是在于其能够“制造名人”。一个原本在现实社会默默无闻的人,通过博客,很可能一夜窜红,继而大红大紫。
典型的例子当然是木子美。这个女子,以在博客公布自己的性爱日记的形式,一举成名。
2005年中,又有流氓燕、芙蓉姐姐、于窜红等一批“名人”借助博客脱颖而出,红透整个网络。姑且不论这些人物及其行为本身所代表或呈现的东西,在这里,博客的确显示出了众生平等、行为自由的意义。
想出名吗?去博客吧,只要你敢想敢做。
博客也食“人间烟火”
毫无疑问,博客,依托于互联网而存活;然而,作为一个终将归结为商业性运作的服务,博客离不开资金这一“人间烟火”的滋养,而其所带来的商业机遇,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
综观2005年博客产业,资本运作现象已然频频发生:1月份,博客中国(BlogChina)并购有“大象”之称的博客动力(Blogdriver.com);
8月,改名为“博客网”的博客中国宣布获得千万级美元风险融资并顺利到位。据悉,此次大手笔投资来自多家国际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由著名风险投资机构Granite
Global Ventures (GGV) 与Mobius Venture Capital牵头,软银亚洲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 (BVP)等悉数加入 ;11月,中国博客网(Blogcn)获得IDG和Granite全球投资公司的1000万美元投资——资本的频繁青睐,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博客产业无限的商业前景。
目前,博客网站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盈利模式,但基本的设想,不外乎网络广告、无线增值服务(如企业博客和移动博客应用、域名绑定、空间提供、移动发布等)、收费用户等几种。
此外,不可忽略的是,不管怎样运作,博客依然脱离不了“文学”这一本质。所以,博客热也将逐渐带动一轮线下出版的热潮——这一迹象已经在2005年中初露端倪:号称“中文第一博客小说”的《乔乔相亲记》、周轶君的《上帝最近?D?D女记者的中东故事》、流氓燕的随笔合集《夏花·禁果》、梅子的《温情主义——梅子的写食日记贰》等多本“博客图书”相继出版并热销,博客文学逐步走下互联网——这会否为博客带来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呢?
2005年的博客,乱花渐欲迷人眼,春意融融正当时……虽然距离收获的季节尚有时日,但套句老话:春天来了,秋天还会远吗?
2005国内Blog数量达到3336万
截止到2005年第三季度,国内Blog累计注册账户数达到3,336万。而2004年底国内Blog累计注册账户数仅1475万。
截止到2005年第三季度,国内Blog累计注册账户数达到3,336万。而2004年底国内Blog累计注册账户数仅1475万。在短短的3个季度内,累计注册账户数翻了一番。
易观国际认为:国内Blog市场正从用户培育期向快速发展期迈进,但其商业模式仍不成熟。绝大部分Blog服务提供商正积极开发新产品、推广特色服务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促使Blog用户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型门户网站(如新浪Blog,MSN Spaces)和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腾讯)的加入。2005年3月,
腾讯开始对其Blog服务“QQ空间”进行测试,尽管至今仍处于测试期,但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的注册账户。同时,传统Blog服务提供商,如中国博客网、博客网等,其注册账户数也获得了迅速增长。中国博客网的累计注册账户数从2004年年底的200万增长到目前的400万。(摘自《2005年第3季度中国Blog市场数据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