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飞”事件
2005年6月9日,网上流行蔡小飞的高考反思作文《留给明天》;2005年6月20日,网上议论蔡小飞跳楼自杀;2005年7月5日,蔡小飞被北京一家媒体公开报道;2005年7月11日,网上开始论证蔡小飞的真假;2005年7月22日,“蔡小飞事件”的谜底被揭开……
下图,网上流传的蔡小飞,像一朵花儿,在最美的时候凋零。他说过:
“如果我的死能唤醒这黑暗龌龊的教育制度,我愿意放弃我的明天!”
据北京《法制晚报》2005年7月5日报道 日前,18岁的少年作家蔡小飞因感情问题跳楼自杀身亡,引发了各界关注。
记者获悉,6月20日,年仅18岁的少年作家蔡小飞因女友移情,从天津一家宾馆的13层跳下自杀。在他自杀前几天还参加了高考,并作下“高考反文”——《留给明天》,批判当前的教育应试体制。该文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同时,也意外地获得了满分。据悉,在其遗作《那些花儿,安静之海》中,蔡小飞还为少年作家郭敬明正名,称郭的作品没有抄袭。
长期关注“80后”作家的文学评论家白烨表示,在他接触的“80后”中,他们都表现出或多或少,形式各异的思想焦虑问题。
白烨分析说,“80后”的孩子在社会认知能力和经验上不足,“他们既早熟又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隔绝在社会生活之外,很多时候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想像中。诉诸文字,正是因为这种隔绝的痛苦需要表达。”
心理咨询师刘明告诉记者,在他的心理咨询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强都是80年代以后出生的青年或少年,“这些孩子或是学习压力、或是亲子关系、或是心理障碍、或是青春期问题,都存在着一些心理疾患。”刘明表示,像蔡小飞这样的少年作家,大多智商很高,情商不高。一旦身上背负了太多这个年龄不应该承担的东西,重压之下就难免采取过激行为。
同样年少成名、现在还在“风口浪尖”上的郭敬明对蔡小飞的自杀有些迟疑和吃惊,但他表示不便说什么。而2001年凭借《纯快乐物语》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的尹珊珊则表示,很难理解蔡小飞为什么要自杀,觉得他在做出选择时是很不清醒的。同时,尹珊珊认为,蔡小飞不能代表“80后”这个人群,“单纯按照出生年代来划分本身就不太科学”。
蔡小飞其人
1987年12月生于上海,10岁就加入上海当地少年杂志社。1999年凭借《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红遍上海文学圈。后组建“c17”少年诗歌文学联盟和天津方圆文学社。代表作品有《记得》、《留给明天》等,天津已故文学家孙犁先生,曾评价蔡小飞为:“文坛之鬼才”。以下为蔡小飞的《留给明天》:
留给明天(天津2005年的高考自主命题作文题目为“留给明天”,体裁不限。)
文:蔡小飞
我操出高考卷子人的祖宗,这是我在考场上的真实想法,因为我知道,在我写下这些字的同时,我已经离我心目中的名牌大学越来越远,因为我知道,我没有考好,第一天,考完试,回到家里,妈妈递过来清凉的矿泉水,中午饭是特意从餐厅叫来的‘盛宴’,饭间,妈妈问我:你考得怎么样?
我硬着头皮说:我考的很好,您放心吧。
我不想妈妈为我失望,仅此而已,把不好的都留给明天,起码今天要让所有人快乐,我想,这便是我对他们的孝顺。
吃过饭,妈妈叫了的士送我来到考场,我座在教室里,妈妈等在外面,考试的铃声响起,带眼镜的年轻老师拿着卷子,轻快的走上讲台,略微说明一下考场秩序,前排的男生交头接耳,后面的女生一直趴在桌子上,直到我把卷子传给她,她才抬起头来,我发现她的眼里长满泪水。
是语文卷,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语文是我必然的弱项,汗水伴随着时间,一滴滴落下来,老师逍遥的坐在椅子上,天更热一些,她便扇起折扇。
她,每年的六月都是如此经过,考生惆怅或者欢乐的脸,凝结成她麻木的脸庞
总算答完了ab卷,当我的笔,落到作文格的一刻,我只想骂人!
我告诉自己:算了吧,今年算了吧,妈妈会给我找一所非常好的高中,花上她毕生的积蓄,把我再次送进黑暗的高三,开始复读,或者,等待10月份成人高考,明年春天的春季高考,或者从此辍学,自学成才,当一个轻松的自考生,或者……找一个教育制度残次的3流大学,盲目的学习4年专业。
出卷子的老师,如果我骂你,也请你理解我,是你,断送了我,还有和我一样寒窗10年的学子,是你,留给了我一个并不美好的明天!
我的明天会怎样?你有没有想过?
我将不能进入我梦寐以求的学校,不能让母亲微笑,我将在我内心的谴责里,开始一段黑暗的未来.
我的明天是什么?是一张没考好的卷子!上面有老师的红×和批判!是的,这张卷子就是我的明天,对于您来说他不算什么,对于一个考生来说,他就是我的未来!
儿时,我想当一名医生,我有很多梦想,比如看病救人,比如制造出让人永不生病的要,甚至!我想过要怎样攻克艾滋病,而且也有了一些微小的研究成果。
我需要一个学习的环境,我不能碌碌一生。
可现在,我只能认命。
明天?我的未来?我的梦想?
离考试结束还差10分钟,监考老师依旧摇着折扇,如同蔡小飞小说中的铁扇仙,后坐的女生强忍着眼泪,这一个,我觉得我可以无视一切,因为我真的绝望了。
一个人在绝望的时候,他会产生幻想,在我的幻想中,我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四年后,穿着洁白的制服站在抗击病魔的前线,我有很多的学生,也有我尊重的老师,妈妈依旧会鼓励我,她说:儿子,你一定能行,你从来没让妈失望过。
我把我的未来留给明天,我把我的生命留给时间,我把我的汗水留给这张试卷,我希望一死,如果我的死能唤醒这黑暗龌龊的教育制度,能唤醒如同生离死别的高三,能唤醒我所有的等待……
我愿意放弃我的明天!
相关报道:天津考场:少年作家作文怒斥应试教育
记者:贺逍楠 2005-06-17
● 天津高考出现‘反应试’作文
2005年6月10日,高考结束的第一天。天津方面便爆出了一则惊人的传闻:少年作家蔡小飞利用高考作文的机会,写下‘反文’,文章已经被审卷机构扣留!
记者为了了解事件的真实性,进行了多方打探,得知,蔡小飞原系上海少年作家,2003年后一直在天津某高校就读。其文学科水平非常突出,而理科水平也不逊色,那又是什么动力能让他在高考考场上写下‘反文’呢?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蔡小飞原居上海,1998年14岁的时候发表长篇文学批评《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响彻上海文坛。从此他踏上了写作之路,多年间在各大知名媒体,杂志发表作品达百万字。而他的作品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性:要么非常唯美,婉转。要么非常强烈,激愤。好比两个极端。其在散文,诗歌,小说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绩。并且依靠个人能力组织了‘上海c17诗社’和‘天津方圆文学社’。
● 蔡小飞:谁赔偿落榜考生的明天?
经多方打探,记者终于通过电话跟蔡小飞取得联系
记:你在考场上那么一个严肃的环境下,是什么力量鼓动你写下‘反文’的?
蔡:我不知道,看到作文题目的同时我就联想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反应试教育的题目,于是就写了。
记:那么你知道你写完这篇文章意味着什么么?
蔡:我知道,意味着我作文得零分,大概就是这个吧,其实我以前也得过零分,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还算可以。
记:如果你各科成绩都很好,但是因为这篇文章而落榜,你会后悔么?
蔡:说实在的,我对大学没有太大的兴趣……
记:那你参加高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蔡:我的女朋友要参加高考,我只是想陪她一起考而已。还有我希望可以体味一下高三的生活,因为原先只听说高三生活苦,而自己却没有什么尝试。
记:我们了解,现在的高考不止六月高考,还有成人高考,春季高考,高自考等等,今后你还会不会参加其他的考试呢?
蔡:不知道,我是凭个人兴趣做事的,说实在的,我不太想参加了,体味一次就好了。
记: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作文会给当今教育界,乃至这个社会造成什么影响?
蔡:没想过,我想老师看到卷子之后,肯定气得把卷子撕掉了,大概吧,呵呵,但是我希望他们能反思一下,他们该反思一下的 。
记:如果要教育界给落榜考生一个‘赔偿’,你希望他们‘赔偿’什么?
蔡:如果有,我希望他们‘赔偿’给他们一个明天,教给他们:即使落榜,即使不上大学也不要在未来感到自卑,感到不如人,可真的有这种赔偿么?谁又会去赔偿落榜生的明天呢?
采访结束后,蔡小飞示意记者不要公开除访谈中除高考以外的内容,出于对蔡小飞的尊重,我们只公开以上的采访笔录
● 教育界:中国教育体制没有错
“老师没错,学校没错,中国教育体制也没错,事实上大家都没有错。中国教育出现这种局面,跟中国国情是息息相关的。”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当记者提到‘蔡小飞事件’的时候。该负责人沉默良久,然后轻声的告诉记者:“他也没有错。”
该负责人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是现在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也想改,可是持续了几千年的教育方式,50年的教育体制,难道说改一下子就能改么?如果今后中国的孩子也能向某些发达国家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学习,那我们只能向现在的考生抱歉,不是教育体制的错,而是时代的错!”
另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实中国的教育制度已经在改。只是不能落实,例如国家提出‘减负减压’政策,但是某些‘重点校’都在‘应付性’执行。而真正却没有落实,国家明文规定:学校不得擅自开班,乱加课等等。而真正一条没有违反的,我想只有某些三流院校,而真正的名牌院校,还不都是用‘负担’,用‘压力’来换取成绩?”
高考前,记者曾采访过一些院校,采访时间是夜晚10:00,记者驱车来到某高中院校门前,发现该院校的教学楼内仍然灯火通明,直到10:45分,学生们才带着疲惫陆续走出教学楼.记者随机采访了其中一名学生,据了解,该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我骑车回家要1个小时,到家就11:00了。还要写作业,写到差不多1:00。还要复习,真正得等到3:00才能睡觉,而第二天早晨6:00又要去上课。”在那所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的,记者又沿途采访了几所院校,情况都差不多 。一个学生当被记者问道“累不累”的时候,那个学生打着哈欠说“累,非常累”。
蔡小飞的遗作名为:《安静之海,那些花儿》,内容及其忧伤。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少年作家一年9000次的登陆(张朋根据著名作家蔡小飞真实故事编著)
那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同学录,里面住着各种不同的人。他们的学习都很忙,因此不常登陆。
有一个人。他是一个作家。他在一年之内,登陆那个同学录9000次
9000除以365约等于24,也就是说,他每隔一个小时就登陆一次,他并不是那种沉迷网络的人,可是他却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到那个网站上看,他希望在下一个小时里,她能出现。
那年她高三,她告诉他,她学习忙,让他等待一年。
他尊重她的选择,苦苦的守候在显示器面。
一年里,他很少睡觉,不吃不喝,退了南方编辑重金的约稿。只要一碰到原来熟识的人,他就会问他们:她过得好么?
一年之后,她背叛了自己的誓言,她成了另一个男人的女朋友。
他彻底的绝望了,他自杀前的一天,曾经看着我说:他无法睡觉,因为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她,他无法忘记她,他非常痛苦。他告诉我:他很想死。
第二天的深夜,他自杀了。他叫蔡小飞,我叫张朋,那个女人叫苗苗。
小飞把他的网易帐号给了我,让我有空就挂在线上,不然她会怀疑。因为他在的时候,每天都能在网络中碰到她,他不想让她知道他已经死了。他希望她能过得快乐。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不如死
小飞不让我公开他女友的名字,因此只公开她的网名:苗苗,如果你有一天在某个角落里看到这个帖子,希望你明白小飞的心。
他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会在天国保佑她的……
蔡小飞为情自杀始末
● 爱情造就的悲剧
蔡小飞,男,18岁。14岁依靠长篇文学批评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在上海文坛一炮走红。几年间,辗转于上海,北京,天津之间。组办了‘c17’上海诗人联盟,和天津方圆文学社。其在散文,诗歌,小说三方面对于中国文坛都有不俗贡献。天津已故文学家孙犁先生,曾评价蔡小飞为:‘文坛之鬼才’。
而就在今天,这位传奇少年竟然在天津某宾馆的13层跳楼身亡。到底是什么原因断送了蔡小飞?记者经过多方打探,终于找到蔡小飞生前好友陈某。
陈某告诉记者,蔡小飞生前更多驻留在天津。因为她的女友在天津。而他的女友正值高考,蔡不希望打扰她的学习,就在天津默默的等了一年。可是一年之后,她的女友和另一个男生产生了暧昧关系。蔡小飞得知这个消息后,精神失控。
“他那夜喝了很多酒,而且他跪在路边的ic卡电话里,从下午五点播她女友家的号码,一直播到深夜十一点多,我想他的女友可能是得到消息把电话线拔了。后来蔡小飞就哭,在后来,他自己叫了一辆的士,我想把他送回去,可是他硬把我推了出来。没想到后半夜就听到了噩耗……”陈某悲痛的对记者说:“我当时真该拉住他……”
● 蔡小飞遗书被发现
蔡小飞堕楼后,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昼夜食品店的老大爷告诉记者:“我后半夜拉着躺椅出来乘凉,突然就看到什么东西从对面大楼里掉了下来,后来听人说有人自杀了。我就过去看。死的可惨呢…..”
闻讯赶到的民警和医生迅速包围现场,法医认定:蔡小飞死亡原因为堕楼时头部撞击硬物,当场死亡,其身上多处骨折,内脏严重出血损坏。
医生在蔡小飞的口袋里,找到了一份被血染红的遗书。遗书很简单,只是交代了一下自己死后存款分配的问题。在遗书的末尾,记者清楚的看到这样的字迹:我等你。后面是一个人的名字(出于种种原因不予公开),记者迅速跟知情人取得联系,知情人确切的告诉记者,最后的那个名字就是蔡小飞女友的名字!
● 出身贫门,曾是母亲眼中的‘文曲星’
据了解,蔡小飞10岁的时候。父亲因为海难丧生,只剩下母亲和一个哥哥。
蔡小飞的哥哥说:“我这个弟弟从小就非常能写,妈妈把他当成‘文曲星下凡’对他报以非常高的期望。不但不像某些家那样长反对其写作,而且还给他购买大量的书籍。那时家里并不宽裕,一有钱,就给他报名写作培训班。”
蔡小飞哥哥说:“我那个弟弟每年都是写作班里最优秀的,后来他长大了,写出很多好东西!”
当记者问道:你对你的弟弟为情自杀有什么看法时。
他说:我觉得他很不值得…….
介于蔡小飞哥哥情绪原因,记者终止了采访。
● 公开博客 等待死亡
知情人张某告诉记者:“蔡小飞的自杀是有预谋的,他在一步步铺垫。最后用跳楼来结束一切。”
张某是蔡小飞博客的接管人之一,也是蔡小飞生前所在的天津方圆学社的骨干力量。
张某说:“那天晚上,蔡小飞深夜来到我家。他喝了很多酒,但意识却惊人的清醒。他什么也没说,打开我的计算机,上了两个网站。一个是他的博客,一个是网易同学录。他先在网易同学录上大骂一通,然后告诉我。如果他出事了,就对外公开两个网站。并且由他接管,日后访问的人越多越好。”
张某说:“我把蔡小飞送到楼下,楼下有一辆的士在那里。我有预感要出事了。可是蔡小飞的神智非常清醒。他临别时说‘我要回家了’就坐在车里朝大沽南路方向走了,我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情。”
张某打开了蔡小飞生前的博客,张某说:他以前很忌讳别人来这个博客的,博客上那行红字我也不想改。我希望这个博客一直这样保存下去。
● 深夜写下遗作
蔡小飞的遗作名为:《安静之海,那些花儿》内容及其忧伤,晦涩。蔡小飞写完这篇文章,发表到其经常光顾的某论坛里。论坛里深夜上网的几个网友觉得他情绪不对,给他发了很多短消息。可是他没有回复。遗作中还提及被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郭敬明’抄袭事件。其在文章中再次给这种说法予以否定
真假争议:
“少年作家蔡小飞因情自杀”反响巨大 记者发现疑点重重为虚假新闻
津沪记者均说不知“蔡小飞”
调查背景
7月5日,北京某报报道:6月20日,年仅18岁的少年作家蔡小飞因女友移情,从天津一宾馆13层楼跳下自杀。几天前他还参加高考,并作下“高考反文”———《留给明天》,批判当前的教育应试体制,并意外地获得了满分。
正当社会各界对少年作家之死展开热烈讨论之时,7月12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披露: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正式向外界澄清,天津高考考生中没有蔡小飞其人,在网上流传的获得满分的高考作文也系子虚乌有,网上有关传闻完全是虚假和不负责的。那么蔡小飞到底是何许人?部分媒体是如何发现“天才作家”蔡小飞高考作文满分并自杀是不实消息的?本报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首次披露]
中青报记者多方调查“蔡小飞”——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最先发现“18岁少年作家因情自杀,生前高考作文获得满分”消息不实的,是《中国青年报》驻天津记者李新玲。
李新玲告诉本报记者,根据某报的报道和网上消息来分析:蔡小飞是上海人,这几年长期游走于京津沪三地,高二时来到天津并参加今年高考。她马上通知中国青年报驻上海记者进行采访,结果多方打探未能查到蔡小飞的任何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李新玲在天津也展开了调查。“我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查的人,通过很多渠道都没有查到,我甚至询问了部分‘80后’作家,他们说帮我打听一下谁是蔡小飞,但最终没有任何反馈。”
李新玲最后找到了天津高考招生部门,天津高考招生部门专门查了今年天津高考考生的名单,在7.3万人中没有蔡小飞这个考生,相关谐音的考生也没有。另外,今年天津也没有自杀的考生。
网上流传的蔡小飞《留给明天》的作文第一句话就是“我×出高考卷子人的祖宗,这是我在考场上的真实想法”。高招处张景华处长说,高考作文是有一定标准的,满分作文应该是观点积极健康的,这篇作文明显不符合满分的要求。
李新玲还发现由于媒体报道,近几天蔡小飞的博客人气飙升,还有专门的悼念网站,大量网友跟帖,痛惜少年作家。而在网上声称接管蔡小飞博客的张某,却一直无法联系,3个QQ号分别显示是在天津、云南和重庆注册。
[调查·记者追踪]
本报致电津沪媒体与作协——均说不知“蔡小飞”
记者调查发现,关于蔡小飞自杀的消息,几乎全部是来自博客在论坛上的个人发帖。正规媒体中除了北京那个媒体,全国其他媒体仅仅是跟进报道,且以评论为主。
天津媒体对蔡小飞自杀事件没有任何报道。一个天才少年作家,高考作文得了满分后又自杀,一向“嗅觉”灵敏的媒体难道根本没有察觉?记者分别致电天津市《今晚报》、《每日新报》和《城市快报》,《今晚报》与《城市快报》社会新闻部接电话的记者都说不清楚这件事,报社肯定没有接到过少年作家自杀的报料。《每日新报》接电话的记者说,她听见同事议论过,说是假新闻,并不准备追踪报道。
据刊登蔡小飞自杀消息的北京某媒体报道:蔡小飞,1987年12月生于上海,10岁就加入上海当地少年杂志社。1999年凭借《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一文红遍上海文学圈。后组建“c17”少年诗歌文学联盟和天津方圆文学社,代表作品有《记得》、《留给明天》等。
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在听到蔡小飞的名字时都感到颇为陌生。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联络室于先生说:“我是头一次听说有蔡小飞这么个人,更没见过他这篇所谓‘红透上海文学圈’的作品。”记者致电上海《新民晚报》与《上海新闻晨报》,该报社会新闻部记者也说没有听说过什么著名作家蔡小飞。
《中国青年报》驻天津记者李新玲说:“我通过上海同事仔细进行了寻找,没有找到所谓‘上海c17诗社’。我在天津也到处打听,没有发现‘天津方圆文学社’”。
[调查·帖子特点]
某旅馆、某高中、某出版社——虚无缥缈“某”字乱飞
在记者查遍网络资料后,发现网上发布的所有有关蔡小飞的信息最大特点就是充满了“某”字。
在一篇标题为《蔡小飞自杀始末》的帖子上说“6月20日夜,蔡小飞喝了很多酒后跪在地上开始不停地拨打女友的电话,却一直没有打通,极度沮丧的蔡小飞回到天津某宾馆后从13楼跳下身亡。”
宾馆是“某”。
在蔡小飞个人博客上,一篇题目为《对蔡小飞采访笔录》、用新闻手法写成的帖子有如下内容:“老师没错,学校没错,中国教育体制也没错,事实上大家都没有错。中国教育出现这种局面,跟中国国情是息息相关的。”一位教育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另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实中国的教育制度已经在改。”
“考前,记者曾采访过一些院校,采访时间是夜晚10时,记者驱车来到某高中校门前,发现该校的教学楼内仍然灯火通明,直到10时45分。”
可以看出,所谓“教育部门”与“负责人”都是虚的,而在高中前面又加上个“某”。
在一个名为《悼念蔡小飞》的博克上,记者看到该博客发布的消息是“某出版社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将在年底出版蔡小飞的遗作《记得》”。
出版社前面也是“某”。
[调查·帖子内容]
出生、成名、自杀年龄——年代多样,疑点重重
记者还发现,这些用新闻笔法写成的帖子上有“记者木均、杨宏骥”、“记者贺逍楠”的署名,有个帖子上还有“据泰川日报报道”的字样。
但是记者在百度与google上搜索发现,所谓“木均、 杨宏骥、贺逍楠”三位记者竟然只写过有关蔡小飞的、内容完全雷同的报道。而且国内也没有“泰川日报”这份报纸。
蔡小飞具体年龄的混乱也是一大疑点,一篇帖子上说,“蔡小飞,1987年12月生于上海,10岁就加入上海当地少年杂志社。1999年凭借《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一文红遍上海文学圈。”根据这种说法,蔡小飞应该是12岁成名,17岁自杀。
另一篇帖子说,“蔡小飞原系上海少年作家,2003年后一直在天津某高校就读……蔡小飞1998年14岁的时候发表长篇文学批评《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响彻上海文坛。”在这里,蔡小飞自杀时年龄一下成了21岁,而且是在高校就读,可是又荒谬地参加了今年高考。
在一家博客网上,网名叫posted by “那些花儿”的博客发表文章说:“泰川日报消息:蔡小飞14岁就写出惊世之作《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轰动上海文坛。18岁靠‘高考反文’事件再次给教育界造成轰动。2005年6月末不幸去世,年仅18岁。”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蔡小飞发表所谓“成名作”《是谁出卖了文学市场》应该是在2001年,而不是先前所说的1999年。
仔细分析所谓天才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的消息,可以看出,消息的最初来源是一些论坛和博客网上的帖子,后被某些媒体记者发现后当成了新闻。假如真有蔡小飞其人的话,他有可能是炒作的策划者,也有可能是网络假消息的受害者。
●链接·律师说法
发布虚假新闻——可能触犯刑律
近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围绕网络诽谤,在网络散布假消息、假新闻的事件以及相应的法律纠纷不断出现。那么网络假消息的散布者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记者采访了岳成律师事务所的岳律师。
岳律师回答:1、如果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人身侮辱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侮辱、诽谤罪一般情况下都属于自诉案件,受害人提起诉讼法院才可能受理,所以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如果在网上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诽谤,或者传播淫秽物品情节不太严重、构不成犯罪的,则应当由公安机关对其依《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作出行政处罚。如果属于此类案件的话,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依法处理。
3、如果发布假消息、假新闻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如发布有关爆炸、自然灾害假等消息的,就有可能触犯刑律,司法部门则可对其提起公诉。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马多思
先满分后零分 ‘高考反文’一波三折 自杀后被除名 蔡小飞事件成‘谣言’
本报讯(实习记者:郑峰)据悉,日前天津教育部门,招考部门对媒体否认‘蔡小飞高考’的相关事件。记者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入了解。
蔡小飞参加高考 作文先满分后零分
记者于7月11日抵达天津,并且采访了天津招考部门。他们承认:蔡小飞的确参加了高考,作文的确了满分。但是后来因其传出自杀消息。那篇作文经过讨论又被判了零分。
当记者问道:为何阅卷机构如此行事时,一位杨姓负责人出面阻止了记者的采访。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位阅卷老师,他们称天津考生中的确有蔡小飞其人。当记者准备深入了解时,他们均表示:“不好说些什么。”
除名后蔡小飞事件成‘谣言’
记者通过多方关系终于了解到。蔡小飞的确在天津参加了2005年高考。而后发生了一连串事件,天津招考方面竟然在蔡小飞自杀之后,对其进行了‘除名’处理。
一位招考一线人士这样告诉记者:蔡小飞无论是作文,还是其行为。均为达到一个合格考生的标准,并且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了‘除名’。
当记者问道:蔡小飞的作文是否取得满分时?该人士称:这是个错误。其实一开始就应该零分处理的。
据了解,招考部门对蔡小飞除名后,不久媒体便爆出“蔡小飞没有参加高考”的消息。当记者准备就此事做深入了解时,天津的招考人员一直对记者持拒绝态度。
一位了解此事的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事情是不好透露的,如果透露会影响太多。高考并没有错,错的只是蔡小飞的自杀行为而已。”
“蔡小飞事件”追踪调查:“张朋”就是“蔡小飞”
“张朋”(左一)与“在《天津日报》工作的朋友”(右一)
2005年7月13日下午在天津一家麦当劳露面。
天津××中学老师就是看到这张照片中的“张朋”(左二)
认出他是曾在此读书的辛小光。
《新京报》天津专电
“这个孩子平时就是神叨叨的,但是人挺懂事,不是惹是非的那种孩子,就是爱写文章,在学校的时候挺出名的。”昨日,天津××中学的老师在看到记者带去的“蔡小飞自杀事件”关键人物———“张朋”的照片后,一眼就认出他是天津××中学2002年初中毕业的学生辛小光(化名)。
自从北京某媒体7月5日报出“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一事以来,经过各大报纸的跟踪报道,终于确定天津6月20日并没有发生过“高三学生跳楼自杀”一事。然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叫“蔡小飞”的高中生,在博客上出现的他的朋友“张朋”又是如何可以拿到“蔡小飞”的所有文字授权?这个“张朋”究竟又是谁?记者昨日拿着之前拍摄的“张朋”的照片来到《E时代周报》记者冯明华在调查中提到的、“蔡小飞”就读的天津××中学,这里的老师认出了“张朋”的照片。
“蔡小飞”电话与“张朋”家电话号码一致
据天津××中学的老师介绍,辛小光是在初二下半学期的时候转到该中学的,他原来所在的中学倒闭了,所以教育局就把这个学校的孩子就近分配上学,辛小光因此在这所中学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
记者现场采访了三位该中学老师,虽然辛小光已经毕业两年了,但是老师对他的印象都非常深,对他的评价也十分一致,“这个孩子在初中的时候就太有名了!他很有特色,就是爱写文章,平时说话也算是出口成章吧。在学校除了作文好,其他功课基本都不学。他上学那会就特想出书,经常到处问人,怎么能给他出本书。而且他还特别喜欢和老师打交道,尤其是语文老师,对老师也非常有礼貌,经常拿着自己的作文去找语文老师,然后跟语文老师说‘我一直非常崇敬您,拜读过您的不少文章,这篇是我写的文章,您帮我看看。’以前他还特意跑到我们校长那里呢,给校长看他的文章,校长还很喜欢。”
几位老师在谈到辛小光的时候,时常是说着说着就互相笑了起来,他们告诉记者,辛小光在初中时是个特懂事的孩子,就是有点“神叨叨”的。
由于是帮助外校“代为教育”的学生,辛小光并不算是该中学的正式编制,和他一个班的同学也都是一起转过来的,他们毕业以后就没有任何资料留在学校了,该中学的老师特意为记者翻找了2002年毕业的初中学生档案,里面并没有辛小光的资料。老师特意帮记者找到了辛小光当时留下的家里电话,并透露,辛小光在初中毕业以后,就上了附近的一所职专。
有趣的是,据《E时代周刊》记者冯明华调查,“蔡小飞”和天津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于爽认识已经一年多了,于爽向他提供了“蔡小飞”的电话以及所在中学名称。其中于爽提供的“蔡小飞”家里的电话与天津××中学提供的辛小光家的电话是同一个电话号码。
老师说:“他的笔名好像就是‘蔡小飞’”
天津××中学的老师得知辛小光以“张朋”的名义在为一个根本无法证实存在的“少年作家”整理文字并准备出书时,并没有表示惊讶,他们反过来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的话你可千万不能当真,他在这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虽然辛小光的作文水平一直给各位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他们告诉记者,辛小光在学校的时候并没有得过什么作文奖,一位老师回忆到:“他好像曾经说自己在一本什么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把发表的文章拿给我看,我当时还不相信那是他写的,文章没有属他的真名,我记得那个笔名好像就是‘蔡小飞’。”
记者随后来到辛小光正在就读的××职专,一位值班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都放假了,所以无法查到辛小光的详细资料,但是她确实听过学校里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学生。
自从“蔡小飞自杀”的消息报道以后,虽然引发了到底有没有这个人等诸多争议,但是国内很多网站论坛以及“蔡小飞”的博客上一直有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文字悼念“蔡小飞”,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依然有网友在互相询问“蔡小飞”到底有没有死,并对“蔡小飞”的遭遇感到惋惜。
■有关“张朋”
“蔡小飞”并没有死
7月13日下午,记者曾以出版社编辑的身份在天津一家麦当劳约见“张朋”,并且聊了一个半小时。在此之前,记者用“张朋”留在“蔡小飞”博客上的QQ号码给他留言,但是“张朋”一直没有回复。随后,记者以“出版社”的身份再次给他留言,12日晚,“张朋”通过QQ同意第二天见面。
12日晚,“张朋”详细问了关于出书可以印多少册,如何计算稿费等问题,并且询问能不能预先支付一部分稿费。当和他谈到由他出面代理“蔡小飞”的文字会不会有授权的问题时,他回复,“我可以保证,你接到稿子之后不会发生任何纠纷的。这点如果你信不过我,我可以和你签个合同,如果发生纠纷,由我一人负全部责任,授权不用担心”,同时他提出“如果我们合作你能不能保密我的资料,而且书上最好不要出现我的名字,因为针对事态发展,我可能会受媒体牵连,很多媒体都在找我,我不希望他们通过出版社方面找到我,那样会影响我生活的”。
13日下午,“张朋”和另一个自称是在《天津日报》工作的朋友一起来到麦当劳,在见到“张朋”之后,他对于当时高招办关于没有“蔡小飞”考生的声明表示:“这事我不知道。”他的说法是,他并没有见过“蔡小飞”本人,“蔡小飞”不过是他认识的一个网友的昵称,“蔡小飞”也并没有死,他不过是躲起来了,因为他们是朋友他才决定帮他出面出书的。而关于网上散布的“蔡小飞”自杀的消息,“张朋”则称,他是从网上得知“蔡小飞”自杀的事的,他也不知道这些消息是谁散布的。记者曾经问过他:“是不是你就是‘蔡小飞’?”“张朋”则笑着答到:“我怎么可能是他呢?那样不是很奇怪吗?我要真是他一切都好办了。”而对于记者反复追问“蔡小飞”到底有没有死的时候,“《天津日报》的朋友”则表示:“‘蔡小飞’死不死有什么重要的呢?他不过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在和记者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之后,“张朋”表示,之前他没想到这件事会闹这么大,他这次回去就再也不管“蔡小飞”的事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家里特别孝顺
据天津××中学的老师回忆,辛小光在学校的时候是一个挺爱说话的孩子,但是和同学相处的并不是很好,“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他总是疯言疯语的。”在老师的印象中,辛小光是一个“有点怪异”的学生,“他在学校的时候只上语文和体育课,有的时候他来到学校又不去上课,就一个人在操场上溜达,捡个空水瓶钉子什么的破烂。”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还曾经专门为了辛小光不上课的事情去辛小光家里家访过,“辛小光在家里和跟在学校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他在家里特别老实,他跟着姥姥、姥爷在一起住,他姥姥、姥爷还是老师,他们一家都是天津人。他姥爷有病瘫痪了,他特别孝顺,我去他家的时候他就乖乖地站在一边,然后给大家倒水,倒完了站在一边。他父亲和母亲好像是分开了,他母亲看上去也是一个特别文静的人,但是他家里的人都管不了他。”
老师告诉记者,在辛小光毕业之后,他还曾经回过一次学校看老师,“当时他在学校的大门口就说,‘我来看我伟大的母亲来了,我要给她发表文章’,其实他说的就是他的班主任,但是当时门卫就没敢让他进来。”
“总是生活在想像的世界里”
在场的几位老师都曾经看过辛小光的文章,他们一致认为他写的还算不错,“但是你看他写的东西老是觉得他就像长不大似的,包括他平时见到老师就特别毕恭毕敬地一鞠躬,说‘老师好!’有一次他捡了一块木头,还特意跑过来交给老师,说‘老师,我拾金不昧!’”
由于之前“张朋”曾经反复强调,“蔡小飞”和他女朋友的故事是真的,记者随即问起辛小光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特别要好的女同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当时辛小光曾经告诉她自己挺喜欢隔壁邻居家的一个女孩的,“我当时还跟他说,你小小年纪可别乱来啊。不过像他那么‘神’的人,怎么会有女朋友呢?”
在交谈中,虽然几位老师都表示,辛小光是个懂事、尊师的孩子,但是他们也无不担心地表示:“这个孩子好像是有点不太正常似的。他也不是淘气,也从来不搞破坏,但就是特别‘神’,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好像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老师还谈到,辛小光以前曾经说过,他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但是后来他妈妈来,我们问她,她说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这时另外一位老师突然说到:“可能他就是太喜欢文学了,总是生活在想像的世界里。”
■即时评论:出名何必太早
他还是个孩子———任何人看到“蔡小飞自杀事件”的真相之后恐怕都会如此反应。这个孩子想出名,却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
从他贴在网上的作品来看,蔡小飞(我们还是用他本人创造的这个名字来称呼他吧)显然是有才华的。虽然由于他长期只上语文和体育课,视野上未免有些狭小,虽然由于他涉世还未深,思想中还缺少更多的底蕴,虽然由于他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文字间也就少了一点洒脱,但作为一个刚刚读职专不久的孩子,他的作品已经足够出色,他的文笔更表现出一种惊人之美,假以时日,假以历练,他应该能够有所成就。而现在他竟然以如此的方式成名,不仅失之轻率,事实上也得不偿失。
或许和文坛的浮躁有关,现在的孩子们出名是越来越早了———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品还远远称不上优秀———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蔡小飞那颗想成名的心吧?其实整个事件就像一个玩笑:这个世界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了无数种成名的可能性,却不轻易给孩子们打开其中的任何一扇门,于是孩子们当中的一个终于回报给了这个世界一个大大的玩笑。
虽然年少,蔡小飞的文字有时候却颇有些沉郁之致,和流行的青春文学相比要少一些浮躁之气,这也是一部分网友一再称赞他优于韩寒、郭敬明的原因吧。蔡小飞与成名的少年作家们孰优孰劣的讨论当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按照常理,一位真正的写作者不该做出如此浮躁的事情来。不知道蔡小飞本人现在是否在后悔一时的莽撞?
真相将会大白,尘埃也即将落定,在整个世界都已经娱乐化的时代,健忘的人们自然很快就会在记忆中抹去这个恶作剧般的自杀事件,宛如忘记一个开得有点拙劣的玩笑,倒是蔡小飞本人今后何去何从值得人们关注。这里不妨提提法国作家让·热内,不知道蔡小飞是否知道这位前辈。此人以惯偷和同性恋的罪名入狱,却得到法国数十位作家的联名呼吁,由法国总统出面特赦才得以重返社会,最终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法国作家,一部《小偷日记》更成为一代小说经典。在这个案例中,三个条件决定了热内的成功:他的天才、他在挫折之后的振奋还有法国社会的宽容。现在我们愿意相信蔡小飞的才华,也呼吁人们对此事保持理性的宽容态度,剩下的,就要靠蔡小飞自己了。和热内相比,他所做的无非是一个小小的恶作剧而已,如果他能够走出阴影,文学界应该会欢迎一个真正名叫蔡小飞的作家!出名无须早,你还有机会。□涂涂
采写 本报记者 刘玮
摄影 姜妍 本报记者 王谨 亦有贡献
来源:2005年7月22日《新京报》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海阔中文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