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塞尚的画 马奈油画 德加名作 雷诺阿画 毕沙罗画 纳兰霍画 高更的画 列宾作品 拉斐尔画

列宾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I·E·Repin 1844-1930),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览画派重要代表。出 生于哈尔科夫,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1873-76年先后旅行意大利及法国,研究欧洲古典及近代美术。回国后勤奋作画,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风俗画和肖像画,表现了人民的贫穷苦难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1878年,他参加巡回展览美术协会。代表作品有《伏尔加纤夫》、《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查波罗什人复信土耳其苏丹》及《托尔斯泰》等。


    1、伏尔加纤夫 俄国 列宾 1870-1873 布面油画 131.5×281cm 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

 

2、托尔斯泰在耕地 列宾 俄国 1887年 布面油画 150x100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3、意外归来 列宾 俄国 1882年 160.5×167.5cm 油画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这幅画表现一位被流放多年的革命者突然回家的瞬间在他家庭所引起的惊愕反应。这是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从室内的摆设和墙上挂的俄国进步诗人舍甫琴科的肖像上,可见画中革命者是信奉民主主义的,他经过多年流放回到家里,以审慎警惕的目光看着家人。这是一位受过折磨但从未屈服的革命家,他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回来,身着囚衣,已精疲力尽了。画中描绘最生动的是两个孩子,男孩的表情由惊奇转而识别出这位毛胡子就是自己的父亲,他那微张的嘴刚要叫出“爸爸”,而小女孩则显出对陌生人惧怕的神情,这个细节表明这位革命者被捕时,在男孩的幼小记忆中还有印象,而小女孩可能还躺在摇篮中,孩子的两种神态生动地表现出两种符合年龄的表情。母亲的神态与儿子对视,瞬间的沉默之后将爆发骨肉相聚的喜悦。画家曾多次修改构图,最终定下的这个画面选择佣人打开房门,流放的革命者刚跨入室内的一刹那场景,由此而展现的一切如一幕戏剧,画中人物和场景的布局产生均衡和呼应的效果,构成一幅严谨有序的自然场面,富有动感。瞬间的沉默和宁静,可见画家对革命者深厚的同情,对社会和人物深刻的理解,画中每一个人物,既具典型性又有鲜明个性。

 

4、在牛群中闲游的小姐们 列宾 俄国 1896年 布面油画 100x80cm 基辅俄罗斯艺术博物馆藏

 

5、割草人,给人感觉像扛枪的士兵。

 

    6、1901年5月7日纪念仪式 列宾 俄国 1903年 布面油画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1901年5月7日到底是什么日子无从知晓,本幅作品的含义有待考证。也许俄罗斯人介意5月7日这个纪念日,1945年5月7日为德国投降日,2012年5月7日为普京总统就职纪念日。

 

    7、 作曲家穆索尔斯基肖像 列宾 俄国 1881年 布面油画。1881年3月,列宾得知自己的好友音乐家穆索尔斯基病危的消息,立即从莫斯科赶到圣彼得堡。他早就想为好友画一幅肖像,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直到这时,才增加了紧迫感。列宾画得十分紧张。画中的穆索尔斯基半低着头,凝视着右上方,眼神忧伤,好像在倾听一曲优美的乐曲,更像在默默回顾自己即将离去的一生。列宾以无限深情的笔触,为人们留下了俄罗斯天才作曲家动人的肖像。

 

    8、特列恰可夫肖像。1883年列宾完成了一幅颇为成功的肖像画《特列恰可夫肖像》。主人公坐在挂满绘画作品的墙边的椅子上,似乎陷入沉思中,有些疲惫。画面色调明亮,与黑色的衣服恰好形成对比。右手的姿势优美,纤细、修长而敏感的手指画得很有特色,深邃的眼神,显示了对象的性格和气质。画中人是著名美术收藏家,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的冠名人。该美术馆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齐名。

 

    9、托尔斯泰肖像 列宾 俄国 1887年 布面油画 俄罗斯特列恰柯夫美术博物馆藏
   
托尔斯泰与列宾的往来,持续时间最长,大约30年之久。列宾对托尔斯泰生前形象的塑造也最多,他画了70多件写生作品,包括油画、水彩、素描和雕塑。现在保存在特列恰可夫画廊的《托尔斯泰肖像》(1887),是托尔斯泰所有肖像画中最为出色的一幅。画中的托尔斯泰处在读书间隙的瞬间,似乎书中的内容引起他注目深思,作家的睿智目光避过观众而直视着遥遥的远方,表现了集中思维的神态。在构图与用色上,十分简练、朴素。列宾从作家的脸上,看到了一个强壮而高尚的男子汉,同时又是带着贵族风度的一位伯爵,他那文雅的姿态,高傲而锐利的眼光,一切都使人赞佩。充满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信念。画家十分重视对托尔斯泰的复杂深刻的心理描绘,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姿态、手势和目光神情之中。

 

    10、休息 列宾 俄国 1882年 布面油画 140x91.5cm 俄罗斯特列恰柯夫美术馆藏
   
这是列宾为妻子维拉·列宾娜的画像。她看起来年纪很小,正安详地睡着,仪静体闲,不胜娇柔,在红色的座椅、红色的衣服、红色的裙子映衬下,更显得肤如凝脂,天生丽质,楚楚动人,散发着青春和美的气息。

 

11、贝拉.科尔斯卡亚肖像

 

    12、扎波罗热人给土耳其苏丹回信 列宾 俄国 1881年 358×203cm 俄罗斯特列恰柯夫美术馆藏
    这幅画所描绘的正是写回信时的情景,人们用嘲笑挖苦土耳其苏丹王的语言,逗得众人大笑不止 。画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于画中人物地位、出身、个性不同,笑的姿态和神情也各不 相同,可以说是一幅人类笑的百科全书。画家为了创作这幅作品,走访了查波罗什人生活过的地方,不仅研究他们的史料,还画了许 多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道具和饰物,借以展现俄罗斯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文明传统。列宾在画面前景突出描绘两个背向观众的人物,在他们的背后和腰间配有许多小道具,这种精微的配 物既反映查波罗什人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也深刻包含一个哲理,即俄罗斯的哥萨克人有 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整体地向世人展现一个民族的精 神形象——他们是不可征服的。列宾在谈到这幅画的构思时曾说过:“我们的查波罗什人使我高兴的地方就是自由,他们创 造了平等的兄弟友谊来保卫自己的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格。这些小股民族的勇士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保卫欧洲抵御东方的掠夺者,而且倾情地哈哈取笑东方掠夺者的高傲。

 

    13、伊凡雷帝杀子 列宾 俄国 1885年 布面油画这幅画原名叫《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80年代,俄国全境因沙皇亚历山大 二世被刺而开始血腥屠杀,从而激起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列宾打算表现这个时代的现实。一 天,他去听俄国大作曲家里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的交响组曲《安泰》第二部分《复仇的痛快》 ,得到启发,他说:“它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想是不是能在绘画中体现我受音乐影响 而产生的情绪呢? 我就回忆起伊凡雷帝。这些年相继发生了许多血腥事件,感到很可怕,但是有一种力量总是催促我去完成这幅画。”画家选择了这样一个情节精心描绘:伊凡雷帝在一次与他儿子争执时,用手中的笏杖猛掷过去,不幸击中儿子的头部,鲜血如注……这一偶然的暴烈冲动致使后继者送命,伊凡顿悟这绝后的可怕举动,立刻上前搂抱住垂死的儿子,睁大恐怖、悔恨交加的双眼,他想求儿子饶恕已无济于事,兽性和人性同时显示在伊凡的身上。为了增强画面的恐怖感,画家有意采用了深重的红色调。背景阴暗,以加强前景的恐怖气氛 。红色的地毯,映出这幕血腥的击杀。画家集中刻画伊凡的瘦脸上,瞪着两只惊恐万状的大 眼珠,那种不可逆转的杀子之痛,预示着伊凡统治将临灭亡,也向世人展现残暴的沙皇注定失败的原因。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皇上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为什么要画伊凡雷帝呢?除了某种倾向外,找不到别的理由。”于是这幅画刚展出就被除去,严禁流行。

 

    14、1613年的政权空位期 列宾 俄国 1876年 布面油画 300x220cm 私人藏
    这是一幅大场面的历史题材作品,画家运用印象主义艺术手法,写意式地塑造场景和人物,采用点彩画法,使画面产生热烈丰富和激荡不安的效果。这种画法对列宾来说,只是一种在法国的尝试而在以后的创作中就很少使用,表明列宾在学习期间曾探索多种表现技巧。

 

    15、蜻蜓(列宾女儿列宾娜) 列宾 1884年 布面油画 111×84.4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藏
    这是画家野外写生的作品之一。他使用了有节制的色彩,依然给人以丰富多彩的感觉,使画面充满阳光和空气感。列宾的这类室外写生作品,尽量保持人物的自然灵性,以非同寻常的技法,真实朴素地描绘了与自己亲近的人物形象。画中这位活泼可爱的女孩是画家的女儿,她在父亲面前没有任何矫揉造作之神态。

 

    16、秋日芬芳:女儿的画像 列宾 俄国 1892年 布面油画 65x111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画家列宾以秋日的芬芳,来烘托自己女儿的青春生命,并且用淡化的背景,来突出主体。画家女儿面色红润,身材健美,手持野花,显示出一种优雅的姿态。可以看出,画家在女儿身上倾注了深情,他用色朴素,不事炫耀,以暖色为主,使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亲切感。

 

17、自画像 列宾 俄国 1887年 布面油画 75x62.2cm 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列宾简介: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д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 1844-1930年)是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列宾1844年出生在俄罗斯士大夫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全家人在屯垦地辛勤农作,童年的列宾亲身体会到了生活的贫困与艰难。在田埂中,列宾也不只一次亲眼目睹了囚犯如何被驱赶着由此经过,这些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的素材。但列宾的绘画才能是受到了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影响。表哥时常给他带回一些纸张、颜料、画笔,耳濡目染,列宾逐渐对油画着了迷。

    1863年,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移居圣彼得堡,进入圣彼得堡绘画学校学习,1864年转入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求学期间,列宾就完成了一系列的肖像画作品,包括《瓦西里·列宾像》、《赫洛博申像》、《舍芙卓娃像》以及《斯拉夫的作曲家》群像,并创作了生动和幽默的油画《准备考试》。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列宾形成自己民主主义题材和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认为农民应该成为重点的表现对象。他创作了极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风俗画《伏尔加河纤夫》。列宾当时凭借另一副著名作品《雅鲁女儿的复活》获大金质奖章。

    1873年至1876年,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获美术学院津贴,到意大利和法国旅居,并熟知了古代和当代西欧各流派的艺术。在此期间,列宾创作了《巴黎的咖啡馆》、《萨特阔在水晶宫》、《维尔的运石马》、《巴黎郊区》、《捕鱼女》、《巴黎的蒙马特大道》等众多多幅风俗和风景画。

    列宾在回国后回到了故乡,创作了《羞怯的农民》、《祭司长》、《眼神锐利的农民》、等代表作品。列宾于1878年参加了《巡回展览美术家协会》,此后埋头于农民主题的创作,如《在乡政府》以及《晚会》,尤其是那些表现当时农民被迫征兵参加俄土战争的题材,如《归来》、《回国,过去了的战争英雄》、《送新兵入伍》等,其大型作品《橡树林中的礼拜行列》和《库尔斯克州的礼拜行列》充分利用了外光的表现手法,表达灿烂的阳光和迥异的人物形象。

    在1882年后,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迁居到圣彼得堡。但在此期间经常到国内外旅行,这段时间是列宾创作的高峰期。但其表现现实,描写革命者的许多作品,不能被沙皇政府的检查机关通过,经常被从展览会上拿掉。这些作品有《押解》、《宣传者被捕》、《拒绝忏悔》、《意外归来》、《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巴黎公社社员墓的年祭》等。

    列宾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比如批评家《斯塔索夫肖像》,作家《皮谢姆斯基肖像》、革命家《莫索尔斯基肖像》、外科医生《比罗戈夫肖像》、女演员《斯特列别托娃肖像》等。同时他还为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的肖像画,有《托尔斯泰肖像》、《托尔斯泰耕地》、《托尔斯泰下棋》、《托尔斯泰工作》等。

    同时列宾还创作了许多大型历史题材的油画,如《索菲亚公主》、《伊凡雷帝杀子》和《札波罗热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等。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90年代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绘画风格也明显借鉴了印象主义画派的外光效果。其中作品《多么自由》和《果戈理焚稿》明显具有象征主义的倾向。当时的俄罗斯正处于革命时期,列宾也创作了许多描写当时情景的作品,如《红色葬礼》、《在沙皇的绞架附近》、《驱散示威游行》、《1905年10月17日的示威游行》等。

    由于在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列宾居住的圣彼得堡郊区被划归芬兰。虽然列宁和伏罗希洛夫曾盛情邀请他回国,但那时的列宾已到晚年,体弱多病,最终在芬兰去世。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海阔中文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