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家名画(47):詹建俊油画欣赏
詹建俊(1931-),油画家,1931年1月生,辽宁省盖县人,满族。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彩墨系研究生毕业,1957年俄罗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同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及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五届副主席,1986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由于詹建俊在油画艺术上的成就和影响,1985年起他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并于1995年中国油画家学会成立时起担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曾任每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第六、七、八、九、十届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评审组组长、总评奖委员会委员。2013年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海阔中文网于2015年4月9日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1、好庄稼
詹建俊 1953年 水粉年画
1953年,詹建俊自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毕业创作年画《好庄稼》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单幅画出版和发行。这幅画描绘了丰收给农民带来了喜悦的心情。
2、
起家
詹建俊
1957年 油画
詹建俊26岁时的成名之作《起家》,描绘一群垦荒青年在北大荒草原狂风中搭建帐篷安家的场景,着力于渲染浓重的抒情氛围。《起家》画面的主体是一块巨大的白色帆布,在狂风劲吹中仿佛形成了乐音高低不同的激荡旋律,垦荒青年与狂风搏斗的紧张动态加强了急促的节奏。以粗放的笔触画出的荒草丛生、乌云密布的自然环境,把垦荒青年的青春激情衬托得更加豪壮。据说画家在创作《起家》时反复倾听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从乐曲特别是第三乐章的奏鸣回旋曲式中汲取炽热豪迈的青春激情。当年这幅画被选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美术竞赛,获铜质奖章。
3、狼牙山五壮士
詹建俊 1959年 布面油画 186×236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詹建俊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狼牙山五壮士》,塑造了五位八路军战士纪念碑雕塑式的英雄群像。1941年9月,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一班五位八路军战士,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与日军血战,弹药打尽,砸毁枪支,从棋盘陀峰顶集体跳崖(三名战士壮烈牺牲)。画家塑造的英雄群像,已不是严格的纯写实造型,而是趋近意象化的造型。五壮士的身影与山峰浑然一体,又比山峰高大,呈山形稳定结构的群像的轮廓参差起伏,节奏强劲。人物的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虽然没有细腻的写实刻画,整体的气势和神态却相当逼真,中间的壮士(马宝玉班长)和他身边的两位战友的表情尤其传神。画家完成这一杰作时年仅28岁。这幅画被列为建国以来有代表性的优秀美术作品。
4、舞蹈演员
詹建俊 1963年 布面油画 90×70cm
1961年詹建俊第一次赴新疆写生,回京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举办了他的作品观摩展。《舞蹈演员》是其中一幅,这幅画逼真地再现了芭蕾舞女演员优雅的姿势、微笑的表情和流盼的眼神。从《舞蹈演员》的鲜红衣裙,可以看出画家对红色的偏爱和意象化的造型。
5、“好得很”—毛主席考察农民运动
詹建俊 1975年 布面油画 国家博物馆收藏(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詹建俊停止正常绘画工作。1975年他借调至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历史画《好得很》。
6、柴木错
詹建俊 纸本油画 1977年 77.5cmX53.5cm
詹建俊的藏族少女油画肖像《柴木错》,把写实的造型(面部)与写意的笔触(服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藏族少女朴野、淳厚的性格和这两个少女特有的期盼、喜悦的神情,令人过目难忘。
7、
金色的水草地 詹建俊 1977年 纸本油画 54x77.5cm
8、高原的歌
詹建俊 1979年 172×198cm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詹建俊根据自己青藏高原之行的印象和想象创作的油画《高原的歌》,构思出一位藏族牧女骑在牦牛背上沐浴在晚霞中引吭高歌的壮丽画面。画家说:“在《高原的歌》中,我感到的主要乐音是木管乐器的演奏,因此,凡是画面棱角太锐利的地方我都感到不调和,所以我尽量放弱笔触,追求柔和。”他这种圆润柔和的笔触,类似西方古典油画的混融的笔触,明快响亮的色调接近威尼斯画派和德拉克洛瓦的画风。他大胆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金黄色与黑色都被红色笼罩和渗透,再加上落日照彻了逆光人物的虚化处理,烘托出整个画面温暖、欢快的意境。这幅画在北京市美术展览获一等奖,在第五届全国美术展览获二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并于1981年被选送法国春季沙龙展览。
9、回望
詹建俊 1979年 布画油画 155×128cm
詹建俊以“山”为主的风景画《回望》,是以大写意手法描绘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的万里长城。其构图气势之宏大,浪漫想象之奇特,写意性笔触之奔放,表现性色彩之浓烈,均为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所罕见。长城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和精神的象征,难免会引起人们的历史沧桑感甚至几许悲凉感,但詹建俊所画的长城,其意境的基调不是苍凉悲壮,而是雄奇瑰丽。《回望》以红黑两色为主调的起伏旋律,奏响了雄奇瑰丽的长城交响诗。
10、炊烟 詹建俊 1981年 布面油画 55x78.5cm 私人收藏
11、
母亲 詹建俊 1982年 布画油画 77×56.5cm12、
舞 詹建俊 1982年 布画油画 100×110cm
13、摇篮曲 詹建俊 1983年 布画油画 80×100cm
14、平静的水湾 詹建俊 1998年 布面油画 60x80cm 私人收藏
15、潮
詹建俊 1984年 布面油画 196×177cm 中国美术馆藏
16、凌妮
詹建俊 1985年 布画油画 117×91cm
17、草地上的天空
詹建俊 1986年 布画油画 120×120cm
18、绿野
詹建俊 1987年 布面油画 145.5×96.5cm 香港东方艺术基金会藏
19、遥远的地方
詹建俊 1987年 布画油画 162×130cm
20、静
詹建俊 1988年 布画油画 116.5×88.5cm
这幅画参加了1988年12月2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人体专题画展。这次展览是由中央美院油画系葛鹏仁等20多位教师策划举办的,其中还邀请了靳尚谊、詹建俊等几位老画家。也因为这次大展,1988年成为中国人体艺术最为辉煌的一年。
21、苍山洱海 詹建俊 1977年 布面油画 100x80cm 私人收藏
22、飞雪
詹建俊 1988年 布画油画 100×72cm
这幅《飞雪》中一位塔吉克姑娘也是身穿红色衣裙,在漫天飘飞的白雪映衬下,衣裙更加鲜红明艳。姑娘静立在飞雪之中,风吹动着她的衣裙,使她也显出动态。她的面部是写实的,有一定立体感,头巾和衣裙却是装饰性的、平面化的。画家为了调和这种平面化与立体感的矛盾,利用刮刀在平涂的厚重红色中制作出表示衣纹凹凸的肌理,产生了浮雕式的视觉效果,巧妙地调和了平面化与立体感、装饰性与写实性的矛盾。以大写意笔触涂抹的白雪背景,使这种矛盾更趋缓解。
23、秋声
詹建俊 1991年 布画油画 60×60cm 私人收藏
24、山那边的风 詹建俊 1992年 布面油画 70x50cm 私人收藏
25、大风
詹建俊 1996年 布画油画 180×150cm
26、高山上的马群
詹建俊 1997年 布画油画 162×200cm
27、旭日
詹建俊 2003年 布画油画 180×150cm
28、
劲风 詹建俊 2005年 布画油画 180×150cm
29、雪域高原
詹建俊 2006年 布画油画 180×150cm
30、
金色秋正浓 詹建俊 2007年 布画油画 131×162cm
詹建俊艺术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