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家名画(42):杨飞云油画
杨飞云,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1982年毕业后任教于中戏学院舞美系,1984-2006年任教于中央美 院油画系。1989年赴美英意法考察学习,1991年回国后继续任教。2005年和陈逸飞等人成立“中国写实画派”,是该画派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他的画清新自然,给人以清丽、悠远、静谧和安逸之美,多幅作品在全国性画展上获奖。现为中国油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海阔中文网于2014年1月27日。
1、静物前的姑娘 杨飞云 1988年 布面油画 100×80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是杨飞云新婚燕尔之时,以夫人佟芃芃为模特所创作的系列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也被当之无愧地选作了1988年划时代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画册的封面。画面
朴实无华的形象,端庄典雅的气质,凝聚的感染力已达到结晶的浓度。在北京2012春季拍卖会上此画以3450万元夺得头筹。佟芃芃给杨飞云当了10年模特。据她回忆:1976年,12岁的她第一次给杨飞云当模特,因为学画,她妈通过关系给她找个老师,就是杨飞云。那年他22岁,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的文化宫当宣传干事。第一次当模特佟芃芃很紧张,只记得杨飞云当时说“我画你一张吧”,就画了。10年后,1986年佟芃芃嫁给了杨飞云。
2、青春 1982年 布面油画 61×51cm
3、小演员
1985年 布面油画 116×95cm
这幅画在1985年全国青年美展获铜奖;1986年,作为日本《中国现代美术家作品展》参展作品;并发表于《美术》、《杨飞云油画集》、《中国油画》。
4、侧面 杨飞云 1985年
布面油画 83.5×75.5cm
这幅画作于80年代,受早期古典主义风格影响,人物形象画中呈金字塔形,姿态安祥,整体简括,深色背景衬托主体,平光处理将人物与背景清晰分开,展现了一位幽雅端庄,内心宁静青年女子的形象,侧面角度则是表现画中人美的最理想选择。
5、女肖像 1985年10月 布面油画 85×66cm
6、少女与老镜子 1986年 布面油画 56×45.5cm
7、画室 杨飞云 1987年 布面油画 110×90cm
8、北方姑娘 杨飞云 布面油画 1987年 80×70cm 获“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优等奖
杨飞云说自己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者,绘画注重贴近个人情感,不追求快速消失的东西,但是他也非常敏锐地感知着社会的变化,这变化体现在他的画笔下。1987年,杨飞云在上海初露锋芒,他的作品《北方姑娘》,在“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上获优等奖。《北方姑娘》画中的模特后来成了画家的夫人。杨飞云所追求的是古典精神笼罩下的写实,因此,在写实的背后,或贯穿于写实的还有另外一层精神的品质,那就是美的理想,这种美的理想在他的笔下转换为一种抽象的意蕴,所以他的画,又具有丰富的抽象特性。他的作品之所以并非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关键在于其室内近观所构筑起来的形体结构和声光节奏,祛除了现实素材中一些无足轻重的杂质,而培育出生命贯注的纯净之美。正是这种纯净之美承接的古典精神的内在灵魂,使得他画面中的抽象性不致于滑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主义。
9、十九岁
1988年 布面油画 100×80cm
1989年,杨飞云参加了轰动一时的北京美术馆的“人体艺术大展”,结果,作品《19岁》中涉及到的那位人体模特一怒之下将展览的主办方等告上了法庭,称他们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杨飞云说:“那个年代,画人体的画家们的作品只能用来做艺术研究,大部分都不能出来展览。画展的举办算是人体艺术给中国人的第一次惊吓吧。当时人们对人体艺术没有客观的认识,闹出模特的纠纷也不奇怪,不过今天看起来就显得挺可笑了。”
10、晨雾 杨飞云 布面油画 1988年 91×110cm
11、西北的云(又名《红头巾》)
杨飞云 布面油彩 1991年 90×75cm
《红头巾》为杨飞云的代表作中的精品。在他的笔下,青年女性几乎是“永恒”的题材和主题,在大量的作品中表现了温婉、淡雅、纯洁的女性神情,形成富有意味的象征形象。他坚持认为只有青春的事物才使他激动,他要表现的是美好、圣洁与善意。为此,他总是描绘充满生机气息的人物,呈示青春的纯净和内在活力,以怀咏如梭的岁月,寄托自己对人生的理想。走向精深与单纯,这个中国油画的课题在杨飞云的探索中得到了坚实的实现,这也是他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2、 纯洁 1988年 布面油画 146×97cm 获第三届全国油画展优秀奖
13、唤起记忆的歌
杨飞云 布面油画 1989年 100×80cm 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
佟芃芃12岁时被领到杨飞云面前,向他学习画画,也成了杨飞云的绘画灵感。佟芃芃大学毕业后,两人结婚,成为圈内一对艺术佳偶。佟芃芃曾说,《唤起记忆的歌》是杨飞云拿她做模特画的一幅画,断断续续画了两个月。后来画完正好赶上第七届全国美展,就把这张画送去了,没想到拿了银奖。杨飞云回忆当时的绘画场景说,那天他在画室里画画,是一个很安静的周末,她坐在旁边一边看书,一边唱着老歌(也说不上唱,就是哼着),那个场景一下就勾起了很多回忆,正好在她身后有一盆植物,老叶掉在了椅子上。当时,下午的阳光照进来,照在她的身上,总的感觉就是有点文学性、情节性的东西。于是,就开始画这幅画了。
14、金发女郎 杨飞云 1989年作 布面油画 75×55.5cm
15、那时我们正年轻
杨飞云 1991年作 布面油画 125×115cm
对这幅画杨飞云认为:这是一幅独特的作品。画面用了很多构成的元素,强调了人物动作的几何造型,拉近了人物与观众交流的距离,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与互动性。画面中精心安排了植物、调色板等“道具”,烘托场景的氛围。在此氛围中,刻画了画面主体人物的表情,整幅画面充满青春朝气。画家曾说:这是当时唯一的一幅有我自画像的作品。也是出于偶然,我在画画时偶然看到镜子里的妻子,给了我触动,使我萌发起创作的念头。
16、初试 1992年 布面油画 100×80cm
17、人体 1993年 布面油画 118×120cm
18、红靠椅 1993年 布面油画 80×70cm
19、影子 1994年 布面油画 130×90cm
20、大植物 1995年 布面油画 130×97cm
21、裸画前的人体 1997年 布面油画 130×98cm
22、窗前 1997年 布面油画 130×97cm
23、方式 1998年 布面油画 161×130cm
24、多梦时节 杨飞云 1999年作 布面油画 99.5×130cm
25、窗外的阳光 杨飞云 1999年 布面油画
130.5×89.5cm
这幅画同时涵盖了人物、植物、水果、静物、建筑物等不同内容,画面对这些元素进行 了精心组合,展示出杨飞云全面而高超的写实
技艺。画中女性人物是杨飞云在这一时期偏爱 描绘的典型东方形象,人物衣着上传统青花瓷
器般的蓝色与橙黄色形成令人愉悦的对比,而植物和水果在油画传统中一般是象
征生命的符号。对于写实派作品来说,比尺寸更重要的是画面的精致,《窗外的阳光》综合描绘各种对象的扎实 功底,似乎成为写实技艺的集中展示。
26、揪辫子的女孩 杨飞云 1999年 油画 155×105cm
27、大山水 2000年 布面油画 130×162cm
28、静物与少女 布面油画 2000年 161.5×130cm
29、几块衬布 2000年 布面油画 91×72.5cm
30、窗前的日光 杨飞云 油画 130×110cm 2000年 此画2012拍卖会上69万元成交。
31、荷花品质 2000年 油画 162×130cm
32、浴女 2001年 布面油画 135×81cm
33、红色的张力 2002年 油画 167×130cm
34、窗外
杨飞云 布面油画 2003年 91×117cm
《窗外》是体现杨飞云个人油画风格的佳作。他赋予油画色彩更多的温润和朴素,画面总给我们一种淡淡的诗意。女模特端坐在椅子上,她身着蜡染的衣服却带着象征着基督教的十字架,画家是不是在暗示中西文化的不期而遇呢?画面的左边是铺着酱色桌布的圆桌,桌子上摆着两束花,在对静物的刻画上杨飞云展示了他那精湛的古典油画功底,精致到位又不刻意。女子的左手拿着一个茶杯,左手搁在桌上,中指捏着大拇指,她是在计算着心上人的归期吗?她微微侧着脸庞,向窗外望去,若有所思,让我们回味无穷。他作品的构图总是单纯的,人物姿态稳定而安详,动作幅度极小,突出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在的精神,整个画面意境上则显得十分宁静。
35、双人体 杨飞云 2003年 油画 80×60.5cm
36、青春彩虹 杨飞云 2004年 布面油画 195×125cm
37、红帘子 200×100cm 2005年 布面油画
38、山水之境 杨飞云 2005年 油画 146×114cm
39、镶金边的云 杨飞云 布面油画 2006年 130×110cm
40、圣洁的爱 杨飞云 布面油画 2006年 130×97cm
41、畅然 杨飞云 2006年 布面油画 113×146cm 参加2006年10月中国写实画派2006年展
42、期待 2006年 布面油画 162×113cm
43、女人体 71×56cm 时间不详约2006年 布面油画
44、窗边少女 杨飞云 画布 99×80cm
45、红 杨飞云 布面油画 2007年 180×150cm
46、礼拜日 2007年 油画 162×114cm
47、云山之间 2009年 杨飞云 布面油画
画中的少女沉静中透出空灵的气质,与云山之间的飘渺静谧完美地融合,引来不少有心人的注意。这位画中人,便是现身于09嫣然慈善晚宴的李菲儿。在为《云山之间》担当模特时,李菲儿其实也正在拍摄王小帅导演的新片《日照重庆》,虽然戏份颇为吃重,但她仍然为这幅画几次从剧组告假从重庆赶回北京配合杨飞云院长完成画作,完成这件为患儿带来幸福的艺术品。2009年12月18日晚,嫣然天使基金2009年度慈善晚宴在北京隆重举行。经过几轮竞拍《云山之间》不负众望,以5200000拍出了当天的最高价,同时也创造了嫣然基金慈善拍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成为了本次拍卖的“标王”。
48、女画家与模特 2010年 布面油画 184.5cm×115cm
49、宁静与沉思 2011年 布面油画 160cm×113cm
50、十七岁 杨飞云 2011年 布面油画 130cm×97cm
51、簪花仕女图 杨飞云 布面油画 2012年
200cm×120cm
画中的女子宁静地端坐于椅上,神态、姿势与服饰均显现出传统的意味,具有中国北方女性美感的典型形象。杨飞云说:这是我2009年去山西写生时画的一个中学生。她的形象十分出众,虽然生长在小县城,但是这个女孩有一种我理解中的山西人所具有的非常大方的内在气质。那年我的写生画得很过瘾,我说以后是不是能让我画一次。2012年寒假,她父亲陪她过来,让我画了一个假期。我找了一身中国传统的衣服,她穿上特别适合,把头发梳成辫子,有一个特定的文化感受。她的审美和气质是比较典型的中国形象。画面中的椅子是一把我从云南买的、带有传统符号的老式椅子。黑椅子和红衣服,加上民间图案,感觉非常好看。背景我加了唐代的《簪花仕女图》,把它里面的人物和前面的人物构成在一起,包括动态、神态、色块的安排,最重要的是,这个现实的、甚至带有世俗性的女孩子和唐代高雅的、形而上美感十足的仕女放到一起的时候,要把它们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2、新绿 杨飞云 布面油画 2013年 162×114cm
杨飞云年表
1954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郊区。
1978年 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1年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获二等奖。
1981年 中央美术学院学生作品获二等奖。
1982年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至1984年
1984年 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至2006年。
1985年 作品《小演员》在全国青年美展获铜牌奖。
1985年 中国美术馆“全国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小演员》获铜牌奖。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名作 展”《洞窟》(日本福山博物馆收藏)。
1986年
孟加拉“第三届亚洲艺术展”《小姚》(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收藏)。中国美术馆“国际艺苑”第一届油画展。中国美术馆“现代油画展”《侧面》(中国美术馆收藏)。日本“中国现代美术家作品展”。应邀赴非洲吉布提为总统画肖像。
1987年 桂林“当代著名青年画家作品邀请展”。上海“全国第一届油画展”《北方姑娘》获优等奖。
1988年 作品《北方姑娘》在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上获“优等奖”。
1988年 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中国美术馆“人体艺术大展”。上海美术馆“人体艺术大展”巡展。
1989年
“全国第七届美展”《唤起记忆的歌》获银奖。美国纽约“中国当代油画展”《舞女》(GHK公司收藏)。《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画册出版。应邀赴美国纽约参加“中国油画”展览开幕式。
1990年 美国芝加哥“世界画廊邀请展”。新加坡“中国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雕塑展”。
1991年 北京“三月画展”。香港《梳妆》太古佳士得油画拍卖。
1993年 中国美术馆“具象油画展”。俄罗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作品集》。被英国剑桥大学收入世界名人年鉴。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杨飞云油画集》出版。
1994年 香港“当代中国油画展”《静静的时光》(冯平山博物馆收藏)。北京“四月画展”。香港“线的力量——纽约、北京、香港中国艺术家现代素描展”。
1995年 赴瑞典、荷兰、比利时参展考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1996年 北京“重复·开始”九六油画展。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杨飞云油画集》再版。澳门苏斋出版社出版杨飞云大型油画集。
2003年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南京、重庆等地举办全国巡回回顾展。
2004年 出版著作《杨飞云---创作篇》、《杨飞云——教学篇》。
2004年
在南京江苏美术馆举办杨飞云绘画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杨飞云个展”。出版的专著有《杨飞云人体艺术油画》、《杨飞云》画集(澳门)、《杨飞云素描画集》(台湾)、《名家名画·杨飞云油画作品》、《杨飞云油画艺术》等。10月,和艾轩、王沂东等人发起成立“北京写实画派”。作品《纯洁》获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
2005年 和陈逸飞、艾轩、王沂东等人共同成立“中国写实画派”。后每年多以“中国写实画派年展”的形式在全国进行巡回展览。
2006年 《古典写实语言——油画语言研究》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
2007年 《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杨飞云师生作品集)》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参加“美术创作院首届院展”;参加“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展”。
2008年
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油画研究》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举办“寻源问道—杨飞云师生作品展”;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年展”;发起举办“寻源问道——油画研究展”;《寻源问道——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油画研究》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9年 创作作品《宋庆龄》,作为中国写实画派的发起人之一,连续数次参加中国写实画派展览。
2010年 12月参加2010中国写实画派小幅绘画作品展。
2011年 作为杰出艺术家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艺文奖”。
2012年 策划并主编“寻源问道·西去东来”,组织中国油画院艺术家赴法学术交流。
2013年 作品《新绿》参加中国写实画派九周年画展。
佟芃芃年表
1963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自小习画
198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
1988年至今专职从事油画的研究与创作
1995年 "偶然发现·丈夫提名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深圳博物馆
1999年 "青岛国际美术邀请展"青岛博物馆
2002年 "寻源-油画风景写生展"、"女画家联展"北京艺森画廊
2003年 "时间·自然·心迹"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2005年 "风景写生展"中国美术馆
2006年 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
出版
《芃芃》小型个人油画集 北京朝华出版社2000年
《芃芃》油画集 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年
《中国油画·静物》 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油画写生集》 福建美术出版社2001年
《油画名师话写生》 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年
《寻源·风景写生集》 天津杨柳青画社2005年
《美术》杂志 2003年
《中华文化画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2003年
《画廊》杂志 2002年
“生命能以这种方式被记录下来,应该是幸福的吧。”佟芃芃说。1976年到2000年,杨飞云为妻子佟芃芃画了上百幅肖像,这些画不少成了杨飞云的代表作。这是她人生最美的时段,也是杨飞云最为欣赏的年龄段,此后,随着生命状态的变化,她更多地是一位妻子、母亲和画家,鲜少以模特的身份出现在丈夫的画中了。
杨飞云和佟芃芃:模特妻子和画家丈夫
2011-09-06
芃芃说:
十二岁那年,我被领到他面前学习绘画。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阳光很明亮。他很温和而客气的接受了我这个学生。他那时说话不多,却很勤奋的画画。他画画得很好,所以身边跟了不少喜欢画画的男孩子,他们都很尊重他。我是年龄最小又唯一的女孩,混在里面很显眼。我受到了他和他们很多的关照。那时午休时间很长,尤其是夏天,午休时,他常常会带着我们出去写生或大家轮流做模特画头像。晚上,我们会在黄色的灯光下画石膏像或是去候车室画等候列车的旅客。我每次去画画总有一种参加集体活动的快乐。现在,每当我回忆起这段日子,眼前总是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那是一段少年时代快乐的好时光。
1978年,他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老师走了,我们这些学生自然也就散伙了。上了中学以后,学校的老师也开始在功课上更严格地要求我们。我的画越画越少,我们的通信却越来越多。到了假期,他会把一个学期所学、所见、所闻、所想尽可能地告诉我。他也常常买些文学、艺术、名人传记类的书给我看。我那时觉得一切都那么新奇有意思,使我更增添了对北京的向往。
1981年,我考进了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系,开始了五年的大学生活。我们见面的机会又多了起来。他常常带我去看画展、看歌剧、看舞剧。。。那时我正处在一个全面吸收知识的阶段,特别爱读书,尤其是外国文学名著。每到周末,我们探讨的话题也总是围绕着文化、文学、艺术以及这些领域的大师们。那时听古典音乐也成了我们相处时光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就是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观、理想和爱好被确定下来,以至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态度都那么一致。那时的他仍然非常用功,探讨的方向也逐渐清晰起来。我开始被他更多地画在本上、纸片上和画布上。这一段日子是悠长的,有着音乐的旋律和文化的芳香。
我大学毕业后,我们就结婚了。以后的若干年里,他画了一系列以我为模特的作品,多是为大家熟悉和认可的。这些绘画,对于别人是一件件独立的作品;对于我们,却像一串珠链,串起和记载的是一段段难忘的时光。那中间有我们的沟通、探讨,也有争吵和突然的开悟。那时我们的生活很单纯,似乎只有一个主题,除了绘画还是绘画,一切以他绘画为中心。精神是充实宁静而快乐的。
当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愿望又拿起画笔时,他是第一个积极地支持者和鼓励着,同时也担当了监督和指导。十多年过去了,虽然在绘画艺术上我已有了自己独立的认识和思考,我的画也有了更多的欣赏者和鼓励者。我仍虚心倾听他的每一次批评。因为我一直相信,他的目标是高的,他的追求是正的。
当我们有了孩子并承担了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后,各自的调适使我们变得更丰厚和坚强起来。我们非常珍视我们所拥有的。2003年在全国几个大城市美术馆举办的“杨飞云绘画艺术展”使我们很感动,也是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从这些作品中,我看到画中的自己从一个小姑娘走到了今天,我也分明的感受到我的生命历程已经与他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我看到我们曾一同走过的脚步,在今天这样喧嚣的时代,我欣慰于我们还能保持最初的理想和信念,由此我也觉得我们是幸运的。
“芃芃天性好静。画画对她来说是享受一种纯粹状态下的全然投入。她画一幅小画的时间常常超过我画一张大画的时间,动辄月旬。从不愿意把一块未经内心审视和理性过滤的色彩放在画布上。她满足于以单纯和稳定的物象来完成她对油画的全部兴趣。她画画很需要一种状态,稍有杂乱、忙乱和打扰她就会放下画笔。人们从这些平时的静物画上可以看到一种不缺乏的内在满足。总之,她画画不拘谨、不被动,依着自己的直觉和理解,用一大笔一大笔的颜色去明确而肯定地塑造。尽心尽意地去确切与透彻地构造画面。不抄袭对象,不迎合他人,反复在清晰到位的状态上追求画面品质,不到她心中的那个点就会刮掉重来。
在生活上我们是夫妻,而在绘画上我们却成了"和而不同"的道友,她虽然生活在我的影响中,却只汲取那些绘画的知识与规律,不受风格样式的影响,从而保持其独立的品格与价值。反之,我倒是从她身上和作品中得到很多启示,从她身上看到作为一个画家才能和品质的重要,而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若没有前者,那才是致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