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家名画(22):张大千,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张大千(1899-1983年),原名张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出生。9岁时母亲教其花鸟草虫白描。青年时随兄到日本京都攻读绘画,又研究染织工艺。他擅绘画,受八大山人、石涛的影响,尤长山水,喜好画荷花及工笔人物。与齐白石井有“南张北齐”之誉。40年代研究传统踪及陈老莲、沈周诸家,又赴敦煌临摹壁画,同时习雕塑,画风为之一变。50年代栖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湾。张大于诗、书、画、篆刻俱精,对于中国古字画的鉴赏独具慧眼。尤其他开创了淡墨泼色山水流派,推动了现代中国画艺术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杰出的艺术家。
1、泼彩朱荷 张大千 1975年 泼彩画 168x369cm 私人收藏
香港苏富比2002秋季拍卖会20220万港元
这幅《泼彩朱荷》是张大千晚年泼彩荷花的典型代表。作品用料考究,金绢汲彩留墨效果的控制较纸张难度较高,这是这幅作品拍出2022万港元,成为张大千作品最高价的重要原因之一。此成交价是2002年为止中国近现代绘画拍卖成交价的最高纪录。《泼彩朱荷》为六折屏风巨制,是张大千泼彩荷花中最大的一件作品。墨色交融,富丽堂皇,红荷以金线勾勒,在纵横挥洒中又可见墨斑彩迹,以泼彩技法于泥金绢上绘就。画面荷叶浓郁,枝干挺拔,朱荷映日光艳灿烂,构图大胆严谨,气势磅礴。画作于1975年,当时张大千77岁,正是绘画技艺炉火纯青、臻至高峰之际。
2、天女散花 张大千 19355年 水墨泼彩 167x72cmcm 私人收藏
北京保利2010秋拍会7448万元
这幅《天女散花》,张大千作于1935年,画中的天女系以和他相识相恋的朝鲜少女池春红的容貌为蓝本所绘制,他在画上的题诗中有“画中非幻亦非真”之句,以示画中人物并非虚幻,亦非真的天女。张大千和池春红这一段艳史,是大千一生无数风流韵事中,最为凄美的一桩,让张大千终身引以为憾。早在1927年,当时仅29岁而已在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张大千,由日籍老友江藤涛雄引导,到日本统治下的朝鲜游览,受到日本某大商社的隆重接待。江藤为大千雇来一位原为“伎生”(艺妓)
的朝鲜少女伺候笔砚,大千为她取名春红。春红楚楚可人,而且心思灵巧,两人语言不通,但春红善解人意,相处不久,双方竟都动了真情。在异国少女的爱情滋润下,大千创作欲旺盛,这段期间,为春红作了不少诗与画,尤以此画最情真意切。
3、巨然晴峰图 张大千 1940年代 淡墨泼色 168.5×85cm
中国嘉德2016秋拍价10350万元
张大千这幅画乃1940年代中后期所作,所画之精绝繁复,可使巨然束手,山樵避席,堪称1940年代张大千进入艺术成熟期后极其稀见的铭心极品。张大千画神通广大的“七十二般变化”已屡屡见诸文字,而他善借古画章法布局的躯殻自出机杼的“翻身作怪”,亦乃其五十岁前创作的惯例,也久矣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佳话,此件《仿巨然晴峰图》,乃正是张大千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似古实新、融古开今的极具代表性的杰作。
4、爱痕湖 张大千 1968年 泼彩画 76.2×264.2cm 私人收藏
中国嘉德2010春拍价1.008亿元
画面描绘的是远眺亚琛湖的所见:前景为青翠的山峦,后景则一泓湖水,掩映其间;湖的后岸,又有淡墨、淡彩勾勒的屋舍。采用的手法,乃张大千开一代画风的“泼彩”: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则静处于“波涛”间。构思的宏阔,与细节的清晰,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张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水乳交融之作,也是以现代的语言,对北宋雄伟山水的现代性翻译。故与《长江万里图》一样,这一幅《爱痕湖》,不仅是张大千的艺术臻于化境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突围”。张大千将“亚琛湖”译为“爱痕湖”,1965年秋,张大千与友人张目寒等游瑞士、奥地利诸国,在奥地利著名的风景胜地亚琛湖畔(Aachensee),有数日之勾留,游欧归来的几年内,他以“爱痕湖”为题,创作了多幅山水。
5、红拂女 张大千 1944年 绢本泼彩 125×75cm 私人收藏
嘉德2013春拍成交价7130万元
创作于1944年的《红拂女》,是张大千展现他已完全深刻掌握唐代仕女画风,又能融古出新的杰作。在敦煌临摹以前,大千学习宋代以下的仕女画;敦煌之后的十余年间,他才达到一生创作仕女画的最高峰。从这个背景来看《红拂女》,才比较容易了解这件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境界。张大千画《红拂女》,就是受到了小说《虬髯客传》启发,透过视觉手法来表现他心中理想的女子形象。在《红拂女》的粉本上,他题了“惊才绝艳”四个大字,又旁注:“此四字惟红拂足以当之”。可见,张大千认定红拂有惊世骇俗的才能,并世无双的美貌。
6、蜀山春晓 张大千 1953年 淡墨泼色 90.5×44.8cm 私人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1春拍6450万港元
这幅《蜀山春晓》是张大千青绿山水的经典之作。在宋以后的近千年里,虽然青绿山水没有彻底从中国绘画中消失,但基本上只是被作为一种技法使用。在近现代大家林立的山水画家中,张大千却是个例外,因为有了张大千,才没有让青绿之美彻底消失,是他恢复了青绿艺术的创新功能,将创新的生命活力注入青绿艺术之中。当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人苦心建构中国画的笔墨之美时,张大千走的却是重建青绿之美的单行道。其他人都是无一例外的笔墨之美,张大千却是青绿之美,张大千赋予了青绿艺术以新的生命力,比如这幅画。
7、多子图 张大千 1945年 纸本设色 109×58cm 私人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1专拍7458万港元
张大千在上世纪40年代见到了不少仇英作品,因此创作了不少精彩摹本,《多子图》便是其中之一。张大千学仇英与南宋画风主要是取其稿本以求多变,而在人物造型、脸部开相与“骨法用笔”上,张大千全然以自己的独门技法为之,这便成就了张大千在现代画坛的无上地位。这幅画描绘了庭中四孩儿攀石抚枝摘取石榴的景象。张大千在人物面部描绘上,表现了其笔下独有的圆润秀美、清逸生动的丰采,尤其在手耳等细部处理上,尽得唐人壁画里菩萨神仙的神韵,这完全是40年代初张大千考察敦煌面壁石室后的心得。
8、嘉耦图 张大千 创作年代不详 泼彩泼墨 184.5×95cm 私人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1张大千专拍19106万港元
该作品“以荷花入画,寓意佳偶天成”。画中精工细致的描金朱荷,在墨绿渍染的田田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而无匠俗之气,浓荫中的双栖鸳鸯色彩斑斓、悠然自得。全画气度宏大、层次井然,是张大千泼彩泼墨画法的代表作。从张大千的艺术发展历程看,当时他正在经历由早期细笔临摹各派大师向后期自创的泼彩泼墨风格转变的转型期,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嘉耦图》系出名门,来自著名的“梅云堂”。“梅云堂”是高岭梅、詹云白伉俪的堂号,取二人姓名单字组合而成,梅云堂是业界公认的收藏张大千画作质量最高、种类最完整的私家收藏处。
9、烟江叠嶂图 张大千 1948年作
立轴设色绢本 129.5×67cm 上海朵云轩2012秋拍5232万元
这张《烟江迭嶂图》是张大千1948年所作的绢本青绿山水中堂,以高远法全景构图经营画面,用从山脚看山顶的角度展现崇山峻岭的高大雄伟,场面宏大,气派雄浑。布局雄奇中不失空灵,近水远山层迭铺陈,开和有序,层次井然。画家虽自题是仿梅花道人吴镇笔意,实则出于南唐董源、巨然一派画风,在水墨皴擦基础上以青绿设色,用青绿色调把董、巨江南画派的矾头山脉表现得更为娟洁静朗。
10、自画像 张大千 1969年 设色金笺 177.5×96.3cm
嘉德2011秋拍成交价4536万元
张大千先生的父亲喜豢养各种动物,而且最爱狗,蓄养最多的时候曾达二十几头。因此张氏兄弟们也喜欢动物,不但经常养狗,甚至还养老虎。此画作于1969的十月之前,地点是在巴西。当时张大千的目疾,并不稳定,其视力依治疗状况以及是否配到适当的眼镜而定。张大千作此画时,显然视力较好,故此画中的黑犬,毛发蓬松长短有度,质感逼真,阴阳合宜,有体积,有重量,头部的眼鼻嘴额尤细腻传神,若不是长期与犬为伍,盖克臻此?至于泼彩的背景部分,也有可能稍后补加的。这些自然流动的无象色块,由于明度较暗,与处于前景的黑犬连成一气,造成原是淡墨画成大千自画像与工笔的黑犬,形成技法上两极性的对比,因而益发突显了主题:自画像。
11、溪桥晚色 张大千 1970年作 镜心设色绢本 66×165cm 私人收藏
北京保利2011年春拍3910万元
此幅作于1970年,时大千居住在北美加州,这段时期大千的画风基本上是巴西时期的延续。由于努力走向国际舞台,大千在泼墨泼彩艺术上不断尝试新的技法和新的媒介,画面上出现一些新的、极具偶然性的效果,从此幅《溪桥晚色》中颇可见之。画面上意象尽管模糊,但仔细体味,便可见溪桥横斜,渔舟唱晚,洲渚淡远,沙碛平展,树木葱茏,乃一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在画法上,先以水分充足的淡墨泼染,以墨色的浓淡区分出近山与远山的空间感。墨晕固定后,再以少量不透明的石青色泼在水墨上,任颜料本身轻重或沉或浮,产生不同层次。满纸蓊郁迷蒙,看似无线条,却又浓淡如意、层次分明,意象超出笔墨之外,整体呈现出苍茫幽深的意境,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息。
12、青山绿水 张大千 1938年 绢本设色 98.5×49.5cm
北京翰海2010秋拍3696万元
此幅《青绿山水》是1938年初张大千送与梅兰芳的。之后梅兰芳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避战乱。直至1942年才回到上海。是年在北平的张大千,受到驻北平日本司令部邀请出任伪职,大千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辗转到青城山上清宫。两位艺术大师在抗战期间,一个蓄须不给日本人唱戏,一个不愿为日本人做事逃到后方,也是佳话。
13、远山帆影 张大千 1944年 淡墨泼色 130×67cm
北京九歌2013春拍2530万元
此幅《远山帆影》近景处,以平远之法勾画出江汀树使,细笔勾皱山石,再于岸石上勾出孤松之形态,犹如苍龙出柏,远景处峻拔危耸,通过大片的江水将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中心。在抒写画家的本意中,铺陈出石涛用笔的点滴精华,使山川物色从逼真的实感中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笔情墨意。设色上则以青绿山水为主,笔调雄浑,倾向于职业图家精丽繁复之表现,线条精炼有力,交代清楚,绝无赢弱之病,是张大千中年时期青绿山水创作高峰期的代表,意义非凡。
14、凤箫图 张大千 1955年 淡墨泼色 116×65cm
香港苏富比2013春拍5864万元
这幅重彩工笔画《凤箫图》融入了敦煌的飞天元素,色彩艳丽却又古朴,以作者自己的理解重新描述了秦穆公之女吹箫引凤的故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张大千带领弟子到敦煌石窟,用了两年六个月的时间,精心临摹了大量的壁画,这些临摹作品汲取了六朝至隋唐人物画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技法,此时张大千创作的仕女画,造型上汲取盛唐侍女的雍容华贵,娇媚高傲,健康秀美;设色受佛教造像及藻井图案的影响,并参考了藏传佛教施用矿物质颜料的技艺。整个画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而且逐渐定型,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是张大千仕女画创作的黄金时期,对于他最终形成自己工笔重彩的人物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5、荷塘野趣 张大千 1947年 四屏通景 154×78cm×4
佳士得香港2013春拍8051万港元
作于1947年之四屏通景《荷塘野趣》乃张大千同类题材与格式中之新发现。张大千对荷花情有独钟,爱荷并画荷、咏荷无数,但当中通景荷花数量稀少。先有1945年画的《巨荷》,此巨幅于同年在成都展览,现藏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后有1959年为知己恩人张群所作的《风荷》,此画于1999年11月1日香港隹士得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画拍卖中释出。这幅《荷塘野趣》在佳士得香港2013春季拍卖会上以8051万港元成交。
16、仿宋人笔古木幽禽 张大千 1947年 工笔花鸟 131×59cm
北京保利2012春拍1897.5万元
此幅作于1947年,乃仿宋代宫廷画师李迪之本。张大千的花鸟画起初走写意路线,八大、华嵒均为其学习的对象。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渐学北宋人的工笔院体,同时也从观察写生入手。40年代初期,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这在一定程度上亦影响了其花鸟画,逐渐形成了宋代院体以来未见的瑰丽风格。从大千离开敦煌,回到青城、成都,直至1949年底离开中国大陆,这段时期是其工笔花鸟画的巅峰时期,不仅笔墨纯熟,且格调高雅,此图便为大千在这一时期的佳作。李迪的工笔花鸟画构思巧妙,细致入微,大千可谓颇得其意。画面上,枯枝翠竹相映生辉,雀鸟独立枝头,构图疏空,意境清幽。竹枝、翠竹以及雀鸟的描绘均带有装饰性,但仍不失优雅的书卷气和唯美的情趣,大千既在笔墨和设色上得古人精华,又以独特的审视角度赋予物象新的生命。
17、明妃出塞图 张大千 1945年 仿唐人设色 107×42.5cm
北京传是2011秋拍1782.5万元
明妃,是指汉元帝的宫人王昭君。此画描写昭君随使出塞的一景,已在大千自敦煌归来后,故人物画的线条虽不改其秀丽但益趋圆劲,设色虽绚丽而不失清雅明净,是互参敦煌壁画以及《韩熙载夜宴图》以后的新境界。大千将明妃画得明艳照人,神色却流露内心淡淡哀怨的楚楚可怜,发黑如丝绒,是以突显人物神采专用于仕女眼睛和头发的槟榔墨所染,与泥金勾勒的石黄、朱砂、石青凤冠,形成强烈的地比。而且大千特以细致的花纹装饰明妃的华服,而较矮小的男女二侍者,皆着无纹饰浅色服装,强调出明妃的身份。
18、春山瑞雪图 张大千 1967年 淡墨泼色 67.2×186.8cm
香港苏富比2018春拍8300.55万港元
画中取泼墨泼彩法,以淡墨打底,上覆大青绿,并泼洒白粉,色墨交融积迭,随笔顺势带之,形峰峦绵延起伏之状,巅顶处,皑皑亮白,如春雪随风飘迎,流转轻盈,带出一片祥瑞之气。画面迹近抽象,除偶点殷红、略钩皴线,以状疏林间植、山体轮廓外,几无实体描划,惟大开大阖,气势雄浑,直如「辟浑沌手」,在画境中别开天地。
19、惊才绝艳 张大千 1953年作 香港苏富比2013秋拍成交价6620万港元
这是“红拂女”题材的画,出于唐代杜光庭传奇《虬髯客传》。她与李靖、虬髯客合称“风尘三侠”,是后世不少文艺作品描述歌颂的对象。本幅写于1953年秋,这时张大千移家南美阿根廷,居曼多洒之昵燕楼,除间赴外游,余下时间埋首绘事,寄好友高岭梅的工笔人物花卉等佳作,俱成于这段时期。1944年时张大千画过《红拂女》,时隔十年,复写此本,虽云于新环境得享自由,但尘氛未靖,其中寄寓之情恐又随境迁而异。惟此属其工笔创作巅峰时期,暂栖乐土而倾力成此寄怀之作,水平之高,自不待言。
20、万里江河无尽流 张大千 1946年 设色纸本 105×50cm
北京保利2011春拍138万元
此画作于1946年,此时已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与早年山水之风貌,出现了细微变化。画上构图严紧,视野开阔,该幅画作以淡墨勾勒皴擦,复施以赭石,树之表现亦颇具放逸之气,具有张大千早年临摹的踪影。张大千早期山水重在师法石涛、石溪等野逸派风格,惯以水墨浅绛。然而,画面山石用笔于飞动俊逸之中更添浑厚遒健,可以看出抗日时期以来敦煌之行的影响。该幅山水画作为张大千早年临摹与抗日战争时期以来绘画经历的融合积淀,既有笔墨之意趣,又有朴拙浑厚之韵致,实为难得之作品。
21、招隐图 张大千 1966年 泼墨泼彩 67×188cm 香港苏富比2013春拍5686.56万元
22、江堤晚景 张大千 1946年 立轴设色纸本 2017拍13225万元
23、长江万里图
24、山水四屏
25、罗浮山夕照
26、空山无人 水流花开
27、丹山春晓
28、水月观音人
29、仿唐人吉祥天女
30、红叶玉鸦
31、仿唐人控马图
32、临赵孟頫秋林载酒图
33、临印度画仕女
34、黃山九龙瀑
35、山高水長
张大千生平: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一、少年时期
1899年5月10日,生于四川内江。父怀忠,母曾氏友贞,兄弟十人,另有一姐。行八,乳名小八,名正权,又名权。
1904年,从姐琼枝识字,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1905年,从四哥文修习字,读《千家诗》。
1907年,随姐从母习画,母曾氏善绘民间剪纸花卉。1911年9月就读内江天主教福音学校(华美初等小学)。1914年,就读重庆求精中学,后转江津中学。
二、青年时期
张大千1916年暑假与同学徒步返内江,途中遭匪徒绑架,迫为师爷,经百日才脱离匪穴。冬,与表姐谢舜华定亲。
191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公平学校学习染织,课余时间坚持自学绘画,学诗,学治印。其二哥张善子也在日本。
1919年完成学业,由日本返沪。秋,拜上海名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曾熙为其取艺名爰,字季爰。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
念未婚妻谢舜华去世,至松江禅定寺出家为僧。师事住持逸琳法师,法名大千。三月后还俗。
1920年返川与曾正蓉完婚。婚后赴沪。同年9月12日,李瑞清病故,享年54岁。作《次回先生诗意图》,署名啼鹃。啼鹃是张大千早年署名之一。
1921年借寓上海李薇庄宅。与李秋君定交。秋君名祖云,别号瓯湘馆主。在三师叔(李筠庵)的影响下,开始临仿石涛画迹,仿石涛册页一开,瞒过前辈画师黄宾虹。
1922年作北魏《张玄墓志》集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凡数十联。
1923年张怀忠夫妇率家人由内江迁居江苏松江府华亭县。与王个簃定交。
1924年善孖奉调入京,任总统府咨议。随兄弟初次入京,与汪慎生定交。仿作金冬心、石涛、八大、渐江扇面四帧赠汪慎生。父张怀忠病逝松江。秋,应邀参加上海文人雅集“秋英会”,结识常州词人谢玉芩、上海画家郑曼青,并与谢玉芩结为知友。
1925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首次画展,由李秋君主持。展品100幅,每幅20大洋,购画者一律编号抽签取画。
1926年应周梦公之嘱,为其妾素兰作白描像署名啼鹃。1926年3月21日在上海《申报》刊登《张季蝯卖画》启示。仲夏,在曾熙家结识温州籍篆刻家方介堪。
1927年临曾熙所藏《石涛小像》,曾师为之题跋。应张群函购,先后仿作石涛、金冬心笔意山水扇面两帧。参加“寒之友”画会,会友有于右任、何香凝、经亨颐、陈树人、黄宾虹等。秋,应日本友人之邀赴汉城游金刚山。与韩国姑娘池春红定情。
1928年与善孖、马骀、俞剑华、黄宾虹诸人组织“烂漫社”,刊行《烂漫画集》。5月,与善孖、郎静山等人倡建“黄社”。二赴北平,与余叔岩结识。在陈半丁家中,结识旧王孙兼书画名家溥心畲。冬,池春红来信,作长诗《春娘曲》,并赴汉城相会。
1929年从汉城返沪。《蜀中三张画册》出版(三张者,张善孖、张大千及九弟张君绶)。被聘全国美展干事会员,与叶恭绰定交,同时结识徐悲鸿。出席全国第一届美展,作三十自画像,遍征上海名家题咏。
1930年与善孖合作《十二金钗》,曾熙提款。夏,上海文明书局出版张大千大风堂收藏的《大涤子山水册》三册;中华书局出版《大风堂原藏石涛和尚山水集》。秋,参加“天马会”第八次美展。曾熙病故享年70岁。
1931年扶曾师灵柩归葬衡阳。
1932年与善孖、黄宾虹、谢玉芩等人同游浦东顾氏园观桃。黄宾虹作《平远山水图》及诗八首相赠。与叶恭绰、吴湖帆同游苏州,组织成立“正社书画会”。移居苏州网师园。
1933年春节,邀章太炎、叶恭绰、陈石遗、李印泉等前辈欢聚网师园。徐悲鸿组织“中国近代绘画展览”赴法展出,内有张大千所作《金荷》一幅,被法国政府收购。
1934年与善孖北上。客居听鹂馆,馆内有“蝴蝶会”之举,与会者有王梦白、于非闇、何亚农、汤尔和等人。9月9日,中山公园举办“正社画展”,内有他的作品40件。与善孖同游华山。张善孖,叶恭绰加入“正社”。冬,纳天桥京韵大鼓艺人杨宛君(艺名花秀舫)为三夫人。
1935年应徐悲鸿之聘,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南京举办“张大千画展”。与徐悲鸿、谢稚柳及中大艺术科学生同上黄山。母曾友贞病逝郎溪。“张大千、方介堪、于非闇书画篆刻联展”在北平举行。《张大千画集》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济贫合作画展”在北平展出。
1936年首次在英国伯灵顿美术馆举行个展。1937年,“第二次全国美展”在南京举行,任审查委员。与谢稚柳、于非闇、黄君壁、方介堪同游雁荡山,合作《雁荡山色图》,方介堪刻“东西南北人”印。七·七卢沟桥事变,困居北平。应故宫文物陈列所之聘,任国画研究班导师。
三、中年时期
1938年驻北平日本司令部多次派汉奸劝张大千出任伪职,张氏推诿不从,化装逃出北平,辗转上海、香港,入桂林途中会见徐悲鸿。隐居青城山上清宫。
1939年邀黄君壁、张目寒同游剑门。在青城上收龙国屏(龙治)为入室弟子。为张目寒作《蜀山秦树图卷》。应黄君壁之邀同游峨眉,作《峨眉金顶合掌图》赠君壁。先后在成都、重庆举办画展。
1940年与赵望云相识于成都。拟赴敦煌,行至广元,兄善孖病逝重庆,赴重庆奔丧。
1941年在重庆举办画展。先后出席成都“黄君壁画展”、“关山月画展”开幕式,并重金订购画作,以示祝贺。携杨宛君、张心智北上兰州。敦煌途中,结识陇中画家范振绪。在范振绪陪同下抵达敦煌,留敦煌临摹壁画。在其临摹壁画期间,对多处壁画进行剥损,造成无以复加的灾害。为莫高窟编号。访榆林窟,临摹壁画,年底离榆林窟,赴青海西宁。
1942年率心智赴塔尔寺访藏画师,请教大幅画布制作工艺。携带五名藏画师返敦煌继续临摹壁画。与西北文物考察团王子云等人相识。致函谢稚柳前来相助。岁末与谢稚柳及子侄门人离莫高窟赴千佛洞考察,并为之编号。
1943年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兰州召开会议。筹委会主任常书鸿抵达敦煌。5月1日,离莫高窟赴榆林窟,在榆林窟临摹月余。8月,“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兰州首展。11月,返回成都,敦煌之行前后历时两年七月。
1944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先后在成都、重庆展出。展品44幅。“张大千收藏古书画展览”在成都展出。
1945年率李复赴大足、资阳、简阳考察石刻艺术。叶浅予夫妇借居昭觉寺,叶氏向张大千请教中国画。作丈二匹《荷花》通景大屏及《西园雅集》。在成都举办近作展。冬,取消赴新建考察石窟之行,改道北平,与于非闇举办联合画展。
1946年以巨资购得《江堤晚景图》,宋人《溪山无尽图》,宋张即之《杜律二首》等历代名人字画。溥心畲、谢稚柳、吴湖帆先后为无款《江堤晚景图》题跋。三上峨眉,作丈二匹山水《峨眉三顶》、《长寿山势图》赴沪举办“张大千画展”。岁末由沪赴平,作《九歌图卷》、《文会图》等。以《四季花卉》、《墨笔山水》先后参加赛那奇博物馆、巴黎现代美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画展览”。
1947年《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第一集)在上海彩印出版。“大风堂门人画展”在上海展出。《张大千画作展》在上海展出。与杨孝慈同游西康,写生多幅,并作《西康游记》纪游诗12首。在成都举办“康巴西游纪行画展”。《西康游屐》、《大千居士近作》相继在上海出版。
1948年在沪举办画展,展品多系工笔重彩。编印《大风堂同门录》。敦煌参议员郭永禄在甘肃省一届六次参议会上发难,指责张大千破坏敦煌千佛洞壁画。十名参议员联名附议要求“严办”。《西北日报》以《张大千何如人也》为题,披露常书鸿、窦景桩(前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为张大千辩诬声明与讲话。偕四夫人徐雯波赴港,举办画展。
1949年,张大千被蒋介石政权接到台湾,已丑,51岁甘肃省一届七次参议会作出“张大千在千佛洞无毁壁画事”的结论,但未公诸于世。应印度美术学会邀请拟赴印画展,并顺道考察阿坚塔壁画。10月,赴台举办首次个人展。11月下旬,搭军用飞机返蓉。1949年12月6日,携徐雯波乘军用飞机离蓉飞台。
1950年由港赴印,在新德里举办画展。考察临摹阿坚塔壁画。旅居大吉岭年余,诗画创作颇丰。
1951年在港举办画展。赴台旅游,由台静农陪同至台湾故宫博物院参观藏品。由台赴日本东京会友。
1952年远游阿根廷。5月,返回香港。筹划移居南美。为筹措旅费,由徐伯郊牵线,与郑振铎联系,向大陆出售《韩熙载夜宴图》、《潇湘图》、宋人册页等名画。徐悲鸿、叶浅予联名致信劝回大陆,婉辞。迁居阿根廷首都近郊曼多洒,受到阿总统贝隆及夫人接见。
1954年迁居巴西圣保罗市。赴港举办画展,展品中有《美国尼加拉瀑布图》,甚得观众赞赏。赠画12幅给巴黎市政厅收藏。
1955年巴西圣保罗八德园建成并命名。《大风堂名迹》(四册)在日本东京出版。“张大千书画展”在日本展出,巴黎罗佛尔宫博物馆馆长萨尔出席画展。夫人曾正蓉、杨宛君向四川博物馆捐赠敦煌壁画摹画稿百余幅及张大千书画印章80方。
1956年于东京展出“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萨尔馆长观后邀张氏赴巴黎展出。6月,巴黎赛那奇博物馆展出临摹敦煌壁画,7月,在该馆东画廊举办“张大千近作展”,展品30幅。与毕加索会晤,在法国尼斯港的“加尼福里尼”别墅。观画谈艺,互赠作品。西方报纸将这次会晤誉为“艺术界的高峰会议”、“中西艺术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首次旅欧,观赏西方艺术和山川风光。在巴黎期间,会见常玉、赵无极、潘玉良等华裔艺术家。
1957年患目疾,回八德园静养,服药疗疾之余,仍挥笔题诗作画,细笔改粗笔,力图变法。为张群影印出版《石涛十二通景屏》作序。巴黎展出《秋海棠》,荣获纽约“国际艺术协会”金奖,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在圣保罗市举办画展,威震巴西。
四、老年时期
1958年纽约国际艺术学会以其在巴黎展出的《秋海棠》一画选为“当代伟大画家”,获金牌奖。
1959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张大千先生国画展”,主要展品为临摹敦煌壁画。作《故宫名画读书记》。赴法旅欧。法国国家博物馆成立永久性“中国画展览”,以作品12幅参加开幕展。
1960年在八德园作《六十二岁自画像》寄赠港友高岭梅。4月,游张大千台湾横贯公路。7月,应台湾故宫博物院李霖灿之求,绘敦煌历代佛手。9月应邀赴巴黎、布鲁塞尔、雅典举行巡回画展。在巴黎为郭有守狂涂册页12幅。返八德园作《蜀楚胜迹》12幅,均为老年泼墨变法之滥觞。
1961年日内瓦画展。赴日参加“郎静山摄影展”。新作巨幅《荷花》在巴黎赛那奇博物馆特展,纽约现代博物馆购藏。圣保罗近作展。继续创作《瀑布》,《罗浮飞云顶晓日》等泼墨山水。
1962年赴巴黎,下榻郭有守家,作通景屏《青城山全图》。赴东京,下榻偕乐园,作丈二匹巨幅《瑞士风景》。此二幅均为巨幅泼墨山水。张大千的艺术造诣欠缺一些意境,这是世人所共知的。夏,台北历史博物馆再次举办张大千画展,展出《四天下》泥金、泼墨巨幅山水新作。游日本横滨。香港大会堂落成,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为大会堂揭幕首展。《张大千画谱》(高岭梅编)在香港出版。12月,在八德园以泼彩法试作《观泉图》。
1963年“张大千画展”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槟城展出。六屏巨幅通景《荷花》在纽约画展中被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金高价收购。
1964年曼谷、科隆画展。回台北访张学良,谒阳明山溥心畲、赵守钰墓。以泼墨泼彩法作《幽谷图》,自谓“这样画可因势利导,取其自然,得其天趣”。
方人也笔下的《张大千》1965年在伦敦举办画展。作大泼墨山水《山园骤雨》、《秋山图》。自谓“这主要是从唐代王洽、宋代米、梁楷的泼墨法发展出来。只是吸收了西洋画的一点儿明暗处理手法而已”。
1966年在圣保罗、香港举办画展。赴香港访友。据门人林建同说,此次香港之行,甚有启发,其后“作风大变,泼墨泼彩,大行其道”。
1967年美国史丹福大学博物馆,卡米尔莱克美术馆先后举办张氏近作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主办近作展。为张群八十初度精心绘制四屏通景《蜀中四天下》图,又为张目寒六十八寿辰绘制山水人物图。是年泼彩作品甚多,有《朝暾》、《雨过岚新》、《山雨欲来》。香港东方学会出版《张大千画集》。
五、晚年时期
张大千1968年,纽约福兰克加禄美术馆、芝加哥毛里美术馆、波士顿亚尔伯——兰敦美术馆分别举办张大千画展。在史丹福大学讲演中国画艺术。返台,接受台北《时报》记者谢家孝采访月余,谢以口述体撰写《张大千世界》,4月,由该报出版发行。四五月间为贺张群八十寿辰,积十日之功精心绘制《长江万里图》,7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长江万里图特展”。11月,以敦煌壁画摹本62幅捐赠台湾故宫博物馆。
1969年赴旧金山治眼疾,与旅美老友侯北人、张孟休等度春节。返八德园作《杏花春雨图》赠侯北人;《泼彩青绿雪景》赠张孟休。黄君壁访八德园。由巴西迁美国卡米尔城“可以居”。洛杉矶考威美术馆展。纽约文化中心展。纽约圣约翰大学展,纽约福兰克加禄美术馆再展。波士顿亚尔伯——兰敦美术馆现展。
1970年目疾加重。结识台湾京剧团演员李金棠、吴兆南、郭小庄、李东原,分别赠书画。自订《张大千鬻画值例》。卡米尔莱克美术馆再展。
1972年右张大千泼墨画眼失明,左眼白内障手术成功。美国洛杉矶安克鲁画廊展,被授予洛杉矶“荣誉市民”。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展出1928-1970年间的代表作品54幅,撰《回顾展自序》。
1973年,与旅美老友王天循共度元旦、春节。洛杉矶恩克伦美术馆近作展。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捐赠历年创作108幅,颁赠纪念状,并举办“张大千先生创作国画回顾展”(即40年回顾展)。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张大千画集》。
1974年在香港大会堂举办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与“日本民族协会”共同主持东京中央美术馆“张大千画展”。应美国旧金山版画制作中心之约,创作了两套石版画,被提名为“驰名世界的张大千”和“张大千形象”。作根雕假山、八面观音张大千泼墨画赠大陆篆刻家陈巨来。
1975年应叶公超之约,为其辑《叶遐庵先生书画集》作序。以80幅精品参加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中西名家画展”。应约撰写《毕加索晚期创作展序》。该馆举办“张大千早期作品展”,又以60幅作品参加在汉城举办的当代画展。
1976年举家移居台北。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先生归国画展”,台湾教育部颁赠“艺坛宗师”匾额。台湾电影界人士吴树勋以退休金自费拍摄《张大千绘画艺术》记录影片。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张大千选集》。
1977年,历时5年所编的《清湘老人书画编年》在港出版。将老友陈巨来历年为之所刻的印章,汇编成《安持精舍印谱》在日本出版,并为作序。台中举办近作展。在外双溪筹建“摩耶精舍”。《大风堂名迹》(四册)在台再版。
1978年戊午,在高雄、台南、汉城举办画展。“摩耶精舍”落成,喜迁新居。出席亚太地区博物馆会议,讲演《论敦煌壁画艺术》。作《明末四僧画展序》,《大风堂名迹再版序言》。
1979年,以40幅佳作参加香港中国文化协会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三杰为张大千、溥心畲、黄君壁)。请友人、律师见证,预立遗嘱。
1980年,春节期间,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书画展”。3月,新加坡国立博物馆举办《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应旅日华人李海天、黄天才之约,拟作巨幅《庐山图》(高1。8米,长10米)。台北出版《张大千书画集》一二集出版。四川出版《张大千画辑》一二三辑。
1981年,在台湾博物馆举办“张大千近作展”。3月,应邀提供作品参加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画新趋势展”。7月7月,在摩耶精舍开笔绘制《庐山图》。
1982年元月,台北举行“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水墨彩色画展”。香港集古斋举办“张大千画展”。2月,“张善子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画展”在台展出。4月,《张大千书画集》第三集出版。全力绘制《庐山图》,劳累过度,两次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
1983年元月,台湾国立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书画展”。同时举办尚未最后完成的《庐山图》特展。赵无极赴台探视。1983年3月8日,《张大千书画集》第四集出版,为大陆友人门生题赠画集12册。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983年4月2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