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名画 中国名画 名画系列 印象画派 人体名画  名家名画 中国名家 西方绘画 名画欣赏

凡高系列(21):凡高自画像全套41幅

     凡高自画像,从1886年到1889年之间凡高创作了40幅自画像油画,目前能找到具体出处的有38幅。此外,1885年及之后还创作了几幅素描自画像。凡高笔下的自己,时而西装革履,仿佛一位中产阶级;时而头戴草帽,像麦地里的农民;有时拿着画笔,有时叼着烟斗,表情有庄严、有狰狞、有呆滞、有平和,唯独不见微笑。通过自画像这一形式,梵高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愤怒、疯狂、忧郁和质疑,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他的勇敢、热情和用生命燃烧自己的不朽形象。海阔中文网于2018年9月8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1、画架前带深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5x38.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069
     这幅是凡高创作的第一幅油画自画像, 暗色调, 画于他刚刚抵达巴黎的时候。1886年2月底,凡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令人感到惊奇的是, 在巴黎期间的28幅自画像中, 只有两幅表现了作画时的凡高, 而且它们分别是标志着他在巴黎两年生活的开始和结束。

 

     2、戴黑毡帽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1.5x32.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068
     对一个到巴黎来闯世界的无名荷兰画家来说, 伦勃朗是他羡慕的榜样。这幅自画像不管是自我欣赏之作也好,还是向他的荷兰同胞伦勃朗表示敬意而作也罢, 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 即参照了伦勃朗的风格。在这幅自画像里, 凡高穿着短上衣, 系着围巾, 帽子稍向后仰, 好像刚刚抵达巴黎的样子。

 

     3、叼烟袋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46x38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664
    
凡高的一生,很少拍照,却非常喜欢给自己画自画像,就在1885-1889年这四年间,他画了四十多幅自画像,这在梵高的油画中是一种特色。在西欧的绘画史上,有几位是自画像数量较多的,但是论名气,梵高仅亚于伦勃朗,排行第二。

 

     4、带烟斗的自画像 1886年春 巴黎 布面油画 27x19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088
    
凡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最好的肖像画家,他曾经说过:“最能使我激动的,远远胜过我所擅长的其他事物的,是肖像画,现代肖像画。我从色彩去探索它,当然我不是唯一从这方面去探索它的人……我想,作画对于一百年后的人而言,看来就像幽灵的肖像,我并不想以照片般的惟妙惟肖来达到此目的,而是要用充满热情的表现方式,也就是说,运用我们对色彩的知识以及对色彩的现代品味,来表达和强化人物。

 

     5、秋天的自画像 1886年秋 巴黎 布面油画 39.5x29.5cm 海牙公共博物馆 074
     凡高为自己画的自画像中曾反复出现这种专注的目光或者说目光犀利的表情。在这幅自画像中就出现了这种神态,画面上红红的面孔和胡子醍目地衬托出黑色的眼睛,人物的神态坚毅而果断,下巴微翘,上衣翻领和中产阶级衬衫白硬领的开口上方是人物的头。

 

     6、戴灰色毡帽的自画像 1886冬-1887年 巴黎 布面油画 41x32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111
     “气质性”的面孔是巴黎肖像画中唯一保持不变的特征,人物我形象却在变化。在自画像中,凡·高最常见的形象是中产阶级市民(这种形象出现过17次),胡须修剪得很整齐,身上穿着漂亮的有饰边的上衣,脖子上围着围巾,并且常常惹人注目地戴着灰色的浅顶毡帽或草帽。

 

     7、有烟斗和玻璃杯的自画像 1887年初 巴黎 布面油画 61x 50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665
    
自画像,是凡高生活与创作、人生与艺术旅程的真实记录。正如梵高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 发掘相似处。”凡高以年均4幅自画像的频率,真实记载其绘画技法的变迁和思想情感的波动。沿着自画像系列作品的脉络,就可以把握梵高艺术生涯的轨迹。

    

     8、自画像 1887年春 巴黎 板面油画 32x23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096
     凡高的自画像呈现出1887年在巴黎和提奥一起生活时期的特点。在暗绿色的背景上面分散着丰富的红色和蓝色的点,夹克衫的红棕色上点缀着其互补的深蓝绿、桔红和黄色的点。明亮的红色胡须和黄褐色的头发以强有力的笔触表现,用纯互补色的绿来描绘眉毛、头发和胡须。

 

     9、自画像 1887年春 巴黎 纸板油画 42x33.7cm 芝加哥艺术协会 097
     在这幅自画像中,蓝绿两色的背景衬托出肖像中心的红胡子和微眯的眼睛。不过到创作这幅自画像的时候,已不再是由眉毛、眼睛、胡子来表现相貌的生动性,在这里生动性是通过画面上彩色纸屑似的小点或者说是细小的波纹来表现的。眼睛和眉毛变成了中心,画笔从这个"中心点"出发,流畅地向四周挥酒,桔红色的胡须像是由头部向外冒出的火焰。画家使用这种画法时是小心谨慎的笔触"粗糙"或者说"鲁莽"给肖像平添了生气,并且使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了时代特征,同时却没有破坏画像的完整性。这幅带装饰性红色和绿色碎点的自画像与亚历山大·里德的肖像如出一辙,在这些画里,凡·高并不想将自己与中产阶级社会的特定世界及美术生意的现实隔绝开来。他的自画像都适应那样的世态。

   

     10、戴草帽的自画像 1887年3-4月 巴黎 纸板油画 19x14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25
    
有一种说法,这幅《戴草帽的自画像》2011年经专家重新鉴定,应该是梵高弟弟提奥的画像。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梵高博物馆表示,专家经研究指出,长期以来,一幅被大家公认为是梵高自画像的画作,其实画的是梵高的弟弟提奥。据悉,梵高曾为他的弟弟提奥画过多幅素描,提奥也是梵高一生最信赖的人,是他的经济支持者。过去不少人都好奇,以他们兄弟两人这么亲密、友好的关系,为何不见梵高为弟弟画肖画像。而最新研究指出,一副一直被认为是梵高自画像的作品,“主人公”其实正是他的弟弟提奥。据悉,这副被鉴定为画于1887年的作品。专家指出,梵高兄弟两人的体型很像,但两人仍有一些差异。例如,提奥的耳朵比梵高圆一点,西奥的胡子偏黄褐色,而梵高的胡子则是赭红色。此外,提奥的两颊有棱有角,而梵高的腮帮比较圆。

 

     11、戴灰毡帽的自画像 1887年3-4月 巴黎 纸板油画 19x14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27
    
有的人说,梵高喜欢画自画像是因为他太穷了,穷得请不起模特就只能一次次画自己。没错,梵高是很穷,他的一生都贫困潦倒,但这不能作为他画肖像的直接原因,他可以画风景,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无需收取任何费用。

 

     12、自画像 1887春-夏 巴黎 纸板油画 19x14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666
    
很多人猜测过,梵高为什么很喜欢画自画像,难道真的就像他所说的那样,看似只是在用肖像来熟练和强化自己对色彩的品味和运用吗?这或许是一个原因,但不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更不可能是唯一的原因。

 

     13、自画像 1887年春-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1x3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42
    
其实,凡高画自画像,是在记录他自己。一直觉得,梵高的画中毫不遮掩地透露了他内心的一切,像是无声的诉说藏在每一笔的纹路里,每一幅画都带着他的灵魂。或许,他画自画像,就是为了和自己对话。

    

     14、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1x33.5cm 美国哈特福德沃兹沃思艺术学院 667
    
梵高的自画像本身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和叙事内容,梵高说:我喜欢画人的眼睛胜过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处藏着一种无论多么感人,多么肃穆的教堂都没有的东西。我关心人的灵魂而不是结构,无论这灵魂属于一个贫穷的恶魔还是妓女。 ……我希望能画出男人和女人那些永恒不灭的东西,人们常用光晕来象征它,我则试图通过色彩的真实颤动和闪烁来传达它。

 

     15、戴草帽叼烟斗的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1.5x33.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668
    
凡高曾说过,他在人们眼里是个糟糕的人,他贫穷,孤独,带着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但是他却一直肯定着这样的自己。不,他一直肯定着的事情或许只有一件,就是对创作的坚持,心底始终发光的信念。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在任何时候都能细细看着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懂得自己是谁,在做什么,想要什么。

 

     16、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1x3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669
    
在凡高的自画像作品中,服饰部分总是画得十分仔细,这也暗示了凡高是个喜欢穿戴得漂亮潇洒的人。他并不是漂漂亮亮的浪荡子或“现代生活中的画家”,而是把自己装束成了中产阶级的绅士,或许这是模仿了德拉克洛瓦的“自画像”。德拉克洛瓦也是凡·高最推崇的一个榜样,他的自画像凡高在卢浮宫里是可以看到的。

 

     17、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2x34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670
    
说来有趣的是,在兄弟姐妹之间,唯有凡高在神态、外表、身材、体质等方面更像母亲而不是父亲。如果说眼睛是精神最直接的反映,那么他的眼神最直接地反映了母亲对他的赠予。从日后一幅珍贵的照片和大量的自画像看,文森特跟母亲一样禀有一种锐利、审视的目光,从突起的眉脊下给人以深刻印象。

 

     18、病愈后的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纸板布面油画 42.5x31.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40
     这是1887年梵高大病初愈后的第一幅自画像,人们都猜测梵高的精神失常可能跟家庭变故有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梵高对自己的职业也有着深深的焦虑与不安。这幅自画像中,梵高面颊消瘦,脸色苍白,在青紫色和黑色的背景中尤其明显。

 

     19、戴草帽的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1x31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671
    
凡高以近乎疯狂然而又坚定平静的执着画出大量的自画像,其数目仅次于伦勃朗。在那些自画像中,他也跟伦勃朗一样,尖锐地凝视着自己,也凝视着我们,只是,在敏锐和坚定之外,他比他那位伟大的同胞多了一份痛苦、焦虑和紧张,也多了一份相应的执拗和坚强。然而,不管两者中间横亘着多么巨大的时空,不管表现对象与表现手法有着怎样的差别,在伦勃朗自画像与文森特自画像之间,无疑存在着深刻的同构与呼应,形成艺术史和人类心灵史上一个伟大的现象。

 

     20、戴草帽的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嵌板布面油画 34.9x26.7cm 底特律艺术协会 672
     与中产阶级形象混在一起的还有另一个凡高。在9幅自画像中,他穿着无领衬或罩衫,有的还戴着宽边草帽,这样的装束是有其用意的,他可能是在装扮成工匠、工人或者农民。到底是不是工匠、工人或农民,从画面上并不能明确地判断,尽管明艳的黄色和蓝色的色彩设计暗示着室外或乡间的背景。这样的服装倒是适合凡高这样的画家,因为他钟情于郊区或农村题材,而且这也是他在纽南画农民时描绘过的装束。

 

     21、戴草帽叼着烟斗的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纸板油画 42x31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26
    
纵观梵高的一生,他生而孤独,活着孤独,也因孤独离去。不难理解他的自画像上镌刻着孤独的印痕。成熟期四十多张自画像绝大多数是胸像,没有一张全身像也能揭示艺术家的孤独和渴望与他人建立交往。因为艺术史上没有哪一位艺术家如此接近并审视自己和真实的描画自己。数量之多,目光之坚定自信绝无仅有。

 

     22、戴草帽的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1X33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41
     凡高自画像中,虽然服装的风格从中产阶级的式样变成了农民的式样,但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却仍然不同;同一个人兼有中产阶级和工人的身份,游移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就好像只是改变一下调色板、换一下衣服的问题。梵高自画像作品中这种不同身份的混合暗示着他有意表现的一种姿态,也是他想利用艺术创作中刻意选择的角度变化来调和阶级的差别。

 

     23、自画像 1887年夏 巴黎 布面油画 40X30cm 私人收藏 673
     这是一幅相当沮丧的自画像。凡高在大多数自画像中,其形象是比较落魄的,穿着随意,带着毡帽或者草帽,但也曾经有一度凡高将自己画的有些纨绔,像文人和绅士的样子,这些画作主要出现在他刚到巴黎不久。对于第一类穿着随意的自画像,可以看出梵高洒脱和随意的性格,到后期经历过大量的挫折,但渐渐接受了自己身为社会底层的身份。而之前那些绅士气和文人气的画作,则表现出梵高在初到巴黎时对自身社会地位的追求和渴望,他是希望得到人们的承认,希望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但过了不久,现实的打击又让他正视了潦倒的自己,因此,自画像中的梵高多数是装扮成工匠、工人或者农民。

 

     24、自画像 1887年秋 巴黎 布面油画 47x35cm 巴黎奥赛博物馆 674
    
在这幅自画像中,蓝绿两色的背景衬托出肖像中心的红胡子和微眯的眼睛。不过到创作这幅自画像的时候,已不再是由眉毛、眼睛、胡子来表现相貌的生动性,在这里生动性是通过画面上彩色纸屑似的小点或者说是细小的波纹来表现的。眼睛和眉毛变成了中心,画笔从这个"中心点"出发,流畅地向四周挥酒,桔红色的胡须像是由头部向外冒出的火焰。画家使用这种画法时是小心谨慎的笔触"粗糙"或者说"鲁莽"给肖像平添了生气,并且使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了时代特征,同时却没有破坏画像的完整性。

 

     25、戴灰色毛毡帽的自画像 1887年冬 巴黎 纸板油画 41x32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092
    
此幅《自画像》是梵高于1887年所绘,被认为是梵高艺术生涯的代表作。据阿姆斯特丹馆长TacoDibbits先生介绍,时年34岁的梵高爱上了长他15岁的酒吧经理,但是这段恋情没持续多久就因双方不断争吵而结束。梵高在画这幅画时,特意戴上礼帽穿上夹克,还系了丝巾,以此显示他城市居民的身份。但显然他对这身装束并不情愿,这从他严肃的眼神中就能看出。 

 

     26、有日本版画的自画像 1887年12月 巴黎 布面油画 44x35cm 瑞士巴塞尔艺术博物馆 108
     眼睛是绿色的, 一张面带菜色但自信的脸上的胡须和头发是红色的。背景——有一张日本版画。他面容上的悲剧, 通过有力的线条和色块运用, 得到了成功的综合。他概括地、但令人难忘地指出主题的本质特性, 并富有一种情感, 这种情感在这幅粗略的速写中颤动, 这一切有助于产生一幅最崇高风格的作品。

 

     27、戴草帽的自画像 1887-1888年 布面油画 90x70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44
    
这幅在巴黎时期的自画像,是凡高注视着在巴黎成长的自己时,以新发现的独特技法所画的一幅杰作。 画面上的凡高,面容冷峻,眼神怪异,虽然在色彩上用了很多黄色,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压抑灰暗。梵高的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他的自画像就是把他内心的抑郁与挣扎传递出来。

 

     28、自画像 1887-1888年 布面油画 80x60cm 苏黎世艺术机构基金会 675
    
自画像,是梵高生活与创作、人生与艺术旅程的真实记录。正如梵高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这幅自画像的阴郁表情与凡高的经历有关。梵高从孩提时代就开始自我封闭和精神忧郁。青少年时代,家庭经济窘困,梵高不得不离开家门谋求合适的职业以便将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先后做过画商、牧师等职业,但是均被辞退。28岁才拿起画板,又因为年龄较大前景不被看好。精神的负担和经济的压力,都都反映在这张脸上。

 

     29、画架前的自画像 1888年初 巴黎 布面油画 65.5x50.5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150
     这是凡高在巴黎画的最后一幅也是最大的一幅,画于1888年他就要离开巴黎的时候,而且在画布的背面醒目地签上了名字,这幅自画像简直就是那位正在作画的画家的宣言。这幅自画像虽然也采用了传统结构,却带有职业宣言似的色彩,因为它既突出了作者的阶级身份又突出了作品的画家身份。对于这幅作品,凡高进行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我描述一下我自己,这个描述所依据的是我对着镜子所画的一幅肖像,如今这幅肖像在提奥手上。灰而略带点红色的脸,绿眼睛,浅灰色的头发,额头、嘴角有皱纹,那嘴显得呆板而拘谨,胡子很红,乱糟糟的又未修剪,看上去令人沮丧,不过嘴唇却很饱满,身上穿着粗亚麻布做的蓝色农民短外套,手里拿着调色板,调色板上有浅黄、朱红、石绿、钴蓝,总之,调色板上除了没有画胡子的桔红色之外,其他各种颜色样样俱全,都是纯色。人物身后的背景是灰白色的墙。”

 

     30、出发到塔哈斯孔的画家 1888年秋天 阿尔 布面油画 烧毁 215
    
这是凡高写生途中的自画像,这幅画完成于1888年,是梵高前往写生途中的场景。对梵高而言,画画是一种绝对需要,这能让他暂时逃离忧郁的侵害,沉浸于自我的快乐之中。他说:“对我而言工作是一种绝对的需要,我不能够扔下它;我一旦卷入其他事务之中,欢乐便会立刻逃遁;我必须工作,用技能来工作,我必须沉浸在我的工作中,彻底地忘记自己,否则忧郁会将我击溃”。

 

     31、宛如和尚的自画像 1888年9月 布面油画 62x52cm 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 219
    
这是献给高更的自画像,创作于1888年9月,梵高用一个宗教人物形象——实际上是僧人和牧师两个宗教人物形象来抵消被人认为疯画家的形象。在梵高心目中,僧人是俭朴勤恳的人,肯为崇高的事业献身,像耶稣一样,富有灵感,是能够创造理想化事物的典范。而作为回报,高更也创作了一幅《献给梵高的自画像》。

 

     32、英俊的自画像 1888年11-12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50cm 私人收藏 676
    
这是凡高最幸福的自画像,凡高于1888年11-12月在阿尔小镇完成了这幅自画像,此时,正处于他人生最幸福的时期——阿尔时期(Arles 1888.2.21-1889.5.3),凡高个人风格成熟,高更与他同住,经济状况稳定,黄房子是他安居的梦幻之家。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充满激情,质量极高。在这幅画中,他依然用了这时期最爱的颜色——黄色,色调明亮,人物表情自信坚定,满怀激情,阳光帅气,并且一改以前邋遢的红胡子,着装也较为整洁。呜,如果那个该死的高更能对他言行温婉些,梵高老兄一定可以大大延长这一幸福时期,创作出更多的极品佳作!

 

     33、耳朵上绑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凡高 荷兰 1889年1月 布面油画 51x45cmcm 美国芝加哥艺术协会 252
     
凡高1889年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使自己和提奥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我相信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告诉你我这儿发生了什么”。1889年初,凡高的母亲度过了她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凡高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这年年底,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主要是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这儿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自己的墙上。

 

     34、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凡高 1889年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49cm 伦敦可陶德学院画廊 253
    
这幅《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是给后人留下的第一幅展现梵高当时在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的自画像。画家有一个高高的向上斜的前额、一个强有力的鹰勾鼻子、三角形不对称的脸孔和那突出的颧骨、下陷的双颊,他的形象给人以极其深刻印象。梵高的自画像,往往成为对画家心理探索的佐证,是画家性格特征的一面镜子。画家在描绘自己时,敢于剖析,毫不掩饰地揭示出他性格中最令人感到意外,却又是最为动人的一面。此幅肖像作于他的“割耳朵事件”发生一个多月之后。此刻,画家已找到了他内心的自我平衡。

 

    35、自画像 1889年8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3.5x57cm 华盛顿国立艺术画廊 275
    在给提奥的信中, 他写道:“这是我能够起床活动后的第一天画的。当时我又瘦弱又苍白, 样子像个鬼。”在这幅作品里, 凡·高穿着深蓝色画室罩衫, 手拿着调色板和画笔, 仿佛在声明他已经又开始作画了。画面中央的桔红色胡子、紧锁的眉和紧闭的嘴顽强地宣示着自己坚定不移的风度, 同时也再一次表现了画家的气质。不管他觉得这幅作品多么像"鬼", 它跟1888年初在巴黎画的那幅"画架前的自画像"中毫无表情的"死"幽灵完全不同, 这里所展现的是一个刚烈、坚强的幽灵似的人物。这幅画家宣告自己"又回来了"的作品落到了荷兰画家兼评论家J.J.伊萨克逊的手上, 也算是遇到了知音, 因为伊萨克逊是第一位正式写文章评论凡·高在画坛上重要地位的人。

 

    36、自画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65x54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281
    在给提奥的信中, 他写道: “其中一幅是我能够起床活动后的第一天画的。当时我又瘦又苍白, 象个鬼。"提到另一幅时, 他写道: "现在我的样子看起来比从前(在巴黎时)了, 甚至比那时还健康。”。凡·高把第二幅自画像(即本幅)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我希望你能看出我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 尽管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神色比以前茫然呆滞了些。我带有另外一幅, 那是我在病中试着画的, 不过我觉得你会更喜欢这一幅, 我在创作这幅画时有意画得简约质朴些。等你见到老毕沙罗时, 把这幅画给他看看。” 与凡·高自己看法正相反, 这面孔绝非平静, 表情也绝非茫然呆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坚定、专注、决不退缩。作者用旋动的冰蓝色笔触描绘出似乎在颤动的背景, 背景衬托出身着中产阶级上衣和坎肩、留着桔红色头发和胡须的画面主公, 同时画家的面孔又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气质性光彩。凡·高这幅作品的目的即是暗示自己要恢复信心。他让提奥把这幅毕沙罗看, 这表明他急切地想离开医院, 想回到画家群体的环境中去。在同一封信中, 他还写道: "一个人毕竟不应该仅仅作画, 他还必须跟人见面, 必须不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并且通过与别人的接触给自己补充思想内容。"凡·高把这幅作品看作自己身心复原和可以重新作画的标志, 因此当他回到北方时, 便从提奥那里将它取走, 把它带到了奥弗。这幅作品感动了奥弗的加歇医生, 他想要一幅摹绘品。然而凡·高并没有留的摹绘品, 不过也许是为了让这位恩人高兴, 他采用这幅作品的色调和笔法风格, 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凡·高的自画像所表现的是现代画家的气质与抱负, 是从画家的立场上追求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背景使用灰蓝色的连续曲线, 产生如旋涡般的效果。木然的神情与变动的背景形成对比。而他的眼神, 就如安东尼阿得所说的, "能把一个人穿透"一般。

 

     37、自画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5x51cm 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馆 282
   
凡高的自画像,每一幅都很细致,眼神和脸上的线条都惟妙惟肖,真实地记录了每一个时期的他。他的痛苦、他的绝望、他的恐惧、他被精神和身体折磨的衰弱、还有深藏着的毅力。唯一遗憾的是,梵高的自画像都是没有笑容的。但却就是如此,显得更加深入和真实。

 

     38、凡高最后一幅自画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0x31cm 瑞士私人收藏 286
    
这是梵高去世之前最后一幅自画像,完成于1889年9月,当时他特意刮掉了胡子,因为这是给母亲的生日礼物,尽管跟母亲的关系不是很好、很少联系,但是他仍想给母亲展现儿子最健康的一面。但是他最终把它挂在了自己家的墙上,选择了另外一幅有阿尔卧室的送给了母亲。画面整体呈蓝色色调,不同层次的蓝色上,用硬朗的线条表现微妙的表情变化,这都表明梵高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人物的造型技巧。这幅自画像在1998年拍卖出715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梵高说,希望百年之后人们看到他的自画像,看到的是一个个幽灵,你觉得他做到了吗?

 

     39、第一幅自画像 1885年12月 安特卫普 素描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是凡高画的第一幅自画像,是一幅素描作品,眉头紧皱,眼神坚定,创作于1885年底的安特卫普。安特卫普是比利时西北部的一座城市,1885年11月28日凡高来到这里,并被安特卫普美术学院(The Ecole des Beaux-Arts)录取, 在学校里主要学习油画和素描。凡高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对自画像产生了兴趣,并陆续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

 

     40、自画像草图 1886年秋 巴黎 素描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从这幅草图的人物脸型来看,应该是为油画自画像之五而准备的素描草图。那幅油画创作于1886年的秋天,叫秋天的自画像,在这之前凡高已经创作了4幅自画像油画,都是1886年春天画的,都是伦勃朗式的黑色风格,这一幅不一样,橘色的面孔,红色的胡子,蓝色的上衣和白色的衬衫,一反伦勃朗式的全黑色画面,而且精神抖擞,目光深邃,可见凡高对这幅画很重视,所以先画了这幅素描草图。

 

     41、戴草帽的自画像草图 1886年秋 巴黎 素描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如果说梵高的奇迹,是天才加上精神病;那么,梵高至高无上的价值,是他无与伦比的艺术和为艺术而殉道的伟大的一生。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凡高自画像既是凡高的作品,也是凡高的生命。

 

     42、纠正一个流行的错误,下面这张图拼了37张油画,其中有一幅不是凡高的自画像,就是第一排左二这一张。这个人看起来有点像凡高,但实际上他是巴黎的一位画商,名叫亚历山大·里德,是凡高和提奥共同的朋友,这张肖像画是凡高为他画的油画。参见网址:http://mh.hkzww.com/fghj/fghj004.htm ,这是本网站海阔中文网推出的世界名画名家大型图集“凡高画集”中的第88幅画。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海阔中文网网站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