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油画全集(中)
从今天开始,海阔中文网要让所有的中国网民看到最全和最清晰的凡高油画全集。在凡高短短的37年生命里程中,在他10年的创作时间和两年半的黄金期里,他共创作了油画877幅,还有素描1037幅,水彩画150幅。海阔中文网通过不懈的努力编成了凡高油画上、中、下集以及集外画,共850多幅,除了10几幅实在一团黑看不清的以外,几乎包括了凡高油画的全部。传播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以此共勉!海阔中文网于2018年9月1日。
151、阿尔的朗卢桥和洗衣妇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凡高创作进入阿尔时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1888年2月21日,
凡高离开巴黎到达法国南部的阿尔,
住在卡列尔饭店。这一张是他到达后的3月间所画。天空是蓝色的,河水也是蓝色的,金色的吊桥,横跨在河的两岸,吊桥在河水里映出倒影,倒影是蓝色的。一群洗衣女子如同火烈鸟,搅乱了河水的平静,她们在碧蓝的河水里浣洗五颜六色的衣衫,她们边洗衣服边唱歌,她们把水手的心也搅乱了。她们向船上的水手泼水,水手向她们吹着粗鲁的口哨,用粗鲁的话语撩拨她们。一辆双轮马车从吊桥上路过,马车停在吊桥上,是谁探出头来张望,又是谁把这个画面凝固在画布上,让这群洗衣女子在画布上鲜活了数百年。
152、诗人 1888年3月份 阿尔 布面油画 45x60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是凡高朋友尤金·博赫的肖像,凡高将这幅画取名叫《诗人》(Poet)。对于尤金·博赫也许不为人所知,但对于凡高一生中只卖出一幅画的《阿尔的红葡萄园》应该广为人知,买这幅画的人名叫安娜·博赫,一位比利时艺术家兼收藏家,在1890年初她曾支付400比利时法郎买下这幅作品。她的哥哥就是这个在天青石蓝背景衬托下穿着黄西装的画中人,名叫尤金·博赫(Eugene
Boch
1855-1941),生于圣瓦斯特,他和劳特累克曾经是法国历史画家柯尔蒙的学生,凡高的好友,诗歌爱好者,后来也成为比利时画家。他的画名气不大,倒是凡高给他画的这幅肖像画名气很大,因为许多人把他当作凡高了。海阔中文网20160528艰难地收集资料写完这段介绍后发现,这肖像与凡高自画像倒真有几分相像,特别是这个脑袋,不信?请看梵高《宛如和尚的自画像》(见本集P219)。
153、远处有阿尔的雪景
1888年2月 纸板布面油画 50x60cm 私人收藏
154、朗卢桥与打伞女士 1888年春 阿尔 布面油画 49.5x64cm 科隆沃尔拉夫-理查兹博物馆
155、威格拉运河上的桥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6x49cm 私人收藏
156、阿尔站附近的林荫道
1888年3月 布面油画 46.0 x 49.5 cm 巴黎罗丹美术馆
157、果园里盛开的杏树
1888年3月 布面油画 64.5 x 80.5 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58、朗卢桥和运河旁的路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9.5x74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59、篮子里的六只桔子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5x54cm 洛桑私人收藏
在给提奥的信中, 凡·高写道:“我刚好画完一幅习作, 与吕西安·毕沙罗(卡米尔·毕沙罗之子)存有的我的一幅习作想像,
只是这时我画的是桔子。”
160、盛开的桃树(纪念莫夫)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6.0 x 49.5 cm 巴黎罗丹美术馆
在给提奥的信中, 凡·高写道:“我把画架摆在果树园里, 在室外光下画了一幅油画——淡紫色的耕地, 一道芦苇篱笆,
两株玫瑰红色的桃树, 衬着一片明快的蓝色与白色的天空。这大概是我所画的最好的一幅风景画。我刚把画带回来,
就接到姐姐寄来的追悼莫夫的通知。一种什么东西(我不知道是什么)把我抓住了, 堵住了我的喉咙, 我在我画上写上:纪念莫夫,
文森特与提奥。”作品深切地表达了凡高对他的绘画老师莫夫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161、圣玛利的街道 1888年3月 阿尔 布面油画 38.3x46.1cm 私人收藏
162、繁花盛开的果园 凡高 荷兰 1888年3-4月 布面油画 72.4 x 53.3 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凡高描绘果园和花儿的一幅画。1888年2月,凡高来到了普罗旺斯,这里风景迷人的罗纳河与温暖的地中海岸气候以及明亮的阳光再一次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在这个时期,他的创作题材从巴黎时期的静物转向了普罗旺斯热情善良的人民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创作了包括《繁花盛开的果园》等脍炙人口的作品。画中的果园繁花争艳,
果树斗妍, 妩媚可人, 生命的精华从大地中缓慢而颤动地渗出, 升入沐浴在凉爽微风中的平和天空之中。
163、阿尔的吊桥
凡高 荷兰 1888年4月 布面油画 60x65cm 科隆沃尔拉夫-理查兹博物馆
164、白色的果园
1888年4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81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在2月到达阿尔的凡·高, 先是画了《朗卢桥》, 接下来画的就是这幅白色的果园。第473信开头即表示, 离开巴黎喧扰的生活,
才让他感到自然界的清新美丽, 很是陶然。“我沈醉于工作。每一棵树都盛开着,
我渴望着能描绘出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的普罗旺斯果园。”474信又说:“我又画了一张新的果园, 有粉红色的桃树、淡粉红色的杏树,
画得还不错。”这一幅画中的花画法有点像点彩派, 但不像印象派那样只以捕捉光与空气为目的, 而是要传达花的香味与气息,
表现幻想的花云。树干与大地画得很坚牢, 营造了这幅画的真实性。
165、柳树旁的小径 1888年4月 阿尔 布面油画 31.5x38.5cm 私人收藏
166、花朵盛开的果园, 柏树林边
1888年4月 布面油画 32.5x40.0cm 纽约Richard J. Bernhard收藏
167、蓝珐琅咖啡壶、陶器和水果
1888年5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x81cm 洛桑私人收藏
凡高说,此画中有六种不同的蓝色, 四五种黄色与桔黄色。这幅油画确实使其他一切画失色;虽然仅仅是一幅静物, 但因为素描扎实,
它完全能够站得住脚。据说这幅画是凡高最喜欢自己的两幅画中的一幅。
168、阿尔附近的小路
1888年5月 布面油画 61x50cm 格赖夫斯瓦尔德(德国)波美拉尼亚基金会
169、教堂外的田野 1888年5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我不知道,除了凡高,谁还能,把麦田描绘的如此绚丽多姿和惊心动魄。麦田之爱是自然与生命之爱的象征,这样一种爱在凡高身上持续终生。尼德兰黑土上的麦田,童年故乡津德尔特金光灿灿的麦田,伦敦郊外、巴黎蒙马特尔高地附近、法国南方阿尔骄阳下的麦田、以及奥维尔在旋转在燃烧的麦田,我们看到了凡高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和壮烈。凡高说过:“眼前,这痛苦有时如此弥漫,布满整个地平线,以至酿成绝望的大洪水。我们最好去看麦田,即便是画中的麦田也行”。这幅画原称为前景有鸢尾花的阿尔风景,十年前海阔中文网就改之为教堂外的田野。
170、田野上的农舍
1888年5月 布面油画 45x50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71、阿尔附近田野上的农舍
1888年5月 阿尔 布面油画 24.5x35 cm 阿姆斯特丹凡高博物馆
172、在暴风雨的天空下
1888年5月 阿尔 帆布油画 59.5x70cm 列支敦士登瓦杜兹基金会
173、圣玛利的海景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4x53cm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这幅画所用的技法是厚涂法,颜料涂得很厚实, 用笔痕迹清晰可见,
相当有气势,产生十分具有质感的效果。厚涂法是将颜料的容器改用金属管子,颜料必须做得比以前浓而稠,才能从管口适当地挤出。像这种涂得厚厚的绘画技法称之为“厚涂法”(impasto),被许多印象派的画家所采用。下图是凡高博物馆展示的当年凡高绘画使用的颜料工具。
174、圣玛利海滩的渔船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x81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888年6月,凡高游览了圣玛利渔村。圣玛利(LesSaintes Maries de laMer),是法国南部普鲁旺斯地区的一个地中海边的渔村,离凡高居住的阿尔五十公里左右,圣玛丽海滩是地中海沿岸很有特色的度假胜地,拥有一片难得的绵延数十里的沙滩,凡高在此完成了几幅以渔船为画题的作品,他很喜欢这里的海。这幅画色彩清亮,笔触明快,凡高在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中形容:“这幅画画的是海滩上的渔船,偌大的船身躺在灼热的沙滩上,大海远远地消失在蓝色的朦胧中,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但是太阳已经下山,人们只能凭借一些投影与沙滩上方热空气的颤动,而感到天气的晴朗。
175、莱斯附近的海景
1888年夏 阿尔 布面油画 64.3x50.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176、运煤船
1888年夏 阿尔 画布油画 71x95cm 私人收藏
177、
圣玛利海滩的渔船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x81.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78、朱阿夫兵
(半身像)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x54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888年6月, 凡高遇到朱阿夫团的陆军中尉米里耶(Milliet),朱阿夫是指法国非洲殖民地远征军中的原住民士兵。凡高从这时开始画阿尔男人的肖像画,首先画的就是这个朱阿夫兵。这个大兵虽有阳刚之气,
却又透出几分粗野, 凡高在一封信里用动物的危险性作比喻对这们士兵做了如下的描述: “这是个脸小脖子粗的年轻人,
那目光凶得像老虎……还长着一颗像镀了青铜的猫一盘的小脑袋。”
179、坐着的朱阿夫兵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81x65cm 阿根廷私人收藏
在这幅全身坐姿肖像画中, 士兵那肥大的红裤子占据了画面的前景, 一直伸展到墙与地板接合处。这个士兵皮肤黝黑,
一只手停留在被衣服遮盖着的生殖器上面, 这也是画面上被衣服所充斥的空间的中央部位, 因此人物显得十分性感,
而服装像气球般的膨胀着进一步暗示了生殖器一往无前的冲劲儿。这幅画呈现出凡·高人物画的典型风格, 人物表情的描绘相当传神,
用色对比强烈。地板瓷砖的纹理和人物的姿态, 使画面空间看起来不平稳。
180、小麦的绿穗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5cm 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181、麦田与麦草堆
1888年6月 阿尔 私人收藏 布面油画 28.5x37cm 私人收藏
182、播种者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4x80.5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在这幅《播种者》画中,凡高使用了强烈黄蓝对比色来表现夕阳下的麦田景观。开阔的前景和紧实的背景,
呈现出后退延伸的效果。农夫的姿态和位置与地面上的土沟, 形成上下动势的平衡。可以把《播种者》和《收割者》作一比较。凡高说过:“在这个收割者身上,
我看到一个模糊不明的形象, 他在酷热中恶魔般地乱砍, 以便结束他的活儿。在人性是他砍下来的庄稼这个意义上,
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死亡的形象。所以他是我更早尝试的'播种者'的反面, 你可以这样认为。然而, 这一死亡没有什么可悲的地方;它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
太阳以灿烂的金光淹没一切。"又说"那是死亡的形象, 犹如大自然这部伟大的书籍所告诉我们的, 但是我所追求的是'近乎微笑'。"
183、收获景象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画完《白色的果园》之后,
凡·高又将阿尔近郊的田园风光和收割情景搬上画布。这幅作品再次显示了色彩的和谐——前景呈赭石和橘黄色, 中景穿插着几簇绿色矮树丛和一片金黄色的田野,
远处露出青山蓝天。黄色田野中, 蓝色的手推车和红色的铧犁格外醍目。凡·高为创作这幅油画, 共画了四张习作, 它们的构图大致相似,
手推车始终位于画面中央。为了使作品产生纵深感, 给人以从高视点远望景色的印象, 凡·高让天空只占画幅的六分之一。蓝色手推车构成画面的焦点,
位于画面正中央。
184、日落: 阿尔附近的麦田
凡高 荷兰 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73.5x92cm 瑞士温特索尔博物馆藏
185、普罗旺斯的收割
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50.0 x 60.0 cm 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
186、
麦田 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50x61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波尔基金会
187、小山似的麦田
1888年6月 阿尔 纸板布面油画 54x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188、普罗旺斯的干草垛
1888年6月 布面油画 73x92.5cm 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
189、从麦田远望阿尔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54cm 巴黎罗丹美术馆
190、收割者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6x93cm 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191、普罗旺斯农庄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6.1x60.9cm 美国华盛顿国家画廊
192、
麦垛 1888年6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5.2x66.6cm 火奴鲁鲁檀香山艺术学会
193、
岩石上的橡树 1888年7月初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5cm 美国休斯顿艺术博物馆
194、
运河边的洗衣妇 1888年7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4x60cm 纽约私人收藏
195、新割的草坪和有垂枝的树 1888年7月 画布油画 60.5x73.5cm 私人收藏
196、坐着的莫斯梅 1888年7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74cm 华盛顿国立艺术画廊
我们发现凡·高在为一位不知名的少女(La Mousmé)所画的肖像中首先做了这种尝试。这幅作品创作在朱阿夫兵之后,取的是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花夫人》中未出师的那个小艺妓的名字,它的风格跟凡·高对日本版画的热情完全合拍。在给提奥的信中,凡·高就是用日本版画的术语来描述这幅作品的(L514)。然而,这幅作品本身并没有洛蒂小说人物身上那种古雅和异国情调的性魅力。画中的少女完全是个文质彬彬的正派女子。其姿态就像正式肖像画上的成年人,端庄地坐在一张弯木椅上,手里拿着一枝夹竹桃花——按照凡·高的说法,这种花"象征着爱情"。虽然她点过于严肃、姿势过于僵直,但是带条纹和斑点的服装色彩艳丽、图案花哨,对此起到了抵消作用。个即将成年的女孩,她基本符合凡·高要画一个"未出师的艺妓"的意图。这位法国姑娘正处在成年与活泼的青春期之间,具有凡·高所认为的理想女性特征。
197、 三朵向日葵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8x73.5cm 美国私人收藏
198、花瓶与五朵向日葵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8x69cm 二战时毁于火灾
《花瓶与五朵向日葵》被认为是凡高在阿尔创作的第二幅向日葵,浓重的宝蓝色墙壁前,罐子里有三朵花,前景的桌上放着另外三朵。明明是六朵向日葵,却名叫“花瓶与五朵向日葵”(Still
Life: Vase with Five Sunflowers
),不知道凡高的这些画是谁给命名的。梵高非常重视画面质感,很多笔触是向上提起的,造成花朵怒放的感觉。他的笔触非常粗狂,犹如雕塑一般,充满遒劲的爆发力,就像这幅画,以短暂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然而,这幅向日葵的命运最为不幸,1920年,一位日本收藏家不远万里买回了这幅画,但在1945年、也就是二战时期,美国对大阪进行轰炸,画作也未能幸免于难,这是个悲剧。
199、十二朵向日葵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1x72cm 德国慕尼黑新皮纳克提美术馆
200、十四朵向日葵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2.1x73cm 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这是凡高在阿尔所创作的第四个向日葵作品,也是该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画中15朵向日葵从一只简单的陶罐里冒出来,背景是耀眼的黄色。花儿有的新鲜挺拔,环绕着火焰般摇曳着的花瓣,有的则快要结子,已经开始凋萎。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这幅画是英国伦敦国家画廊1924年直接从梵高家人手中购得。创作这幅画时,梵高用他典型的详尽和精确的描述习惯,描述了他在阿尔创作向日葵的过程:“我画了三次,第一次,三朵大向日葵在一只绿花瓶里,明亮的背景;第二次,三朵,一朵枯萎并掉了叶子,另一朵是蓓蕾,背景是品蓝;最后一幅是明亮的,我希望,开始创作第四幅。这第四幅有14朵花,黄色背景。”还有,这第四幅是唯一一幅将Vincent(文森特)的签名放在花瓶的上半部。
201、
十四朵向日葵 1889年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100.5x76.5cm 日本东京兴亜美术馆
202、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1889年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5x7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203、花瓶里的十二朵向日葵
1889年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2x72.5cm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204、
花瓶中的夹竹桃 凡高 荷兰 1888年8月 布面油画 68.3x73.7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05、
吉普赛人露营的大篷车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5x51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206、蒙马茹尔日落
1888年夏 阿尔 帆布油画 73.3x93.3cm 私人收藏
207、邮递员约瑟夫·鲁林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3x81.2cm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1888年8月,凡高认识了邮递员约瑟夫·鲁林(Joseph Roulin)。与农民佩兴斯·埃斯卡利耶对比之下,邮差约瑟夫·鲁林则是官僚权威的代表。凡·高曾描述过鲁林的习惯和性格——他好喝酒,喜欢摆父亲的架子,有苏格拉底式的小聪明,爱慷慨激昂地发表政治见解,所有这些都暗示他是个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的男性。天蓝色的背景使画面显得很明艳,这明艳的背景衬托出颜色较深的人物轮廓,使制服上金黄色的装饰和鲁林微仰长满胡须的脸格外醒目。画的下半部分是这位辩论起来劲头十足的邮差的身体。孔雀蓝的光亮部分使人物的胸部显得饱满和宽阔。那双手从袖筒中伸出来似乎在摆动。
208、邮递员约瑟夫·鲁林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4.1x47.9cm 底特律底特律艺术协会
凡·高曾描述过鲁林的习惯和性格——他好喝酒,喜欢摆父亲的架子,有苏格拉底式的小聪明,爱慷慨激昂地发表政治见解,所有这些都暗示他是个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的男性。在铁路邮局和凡·高的"黄房子"附近有一家"车站咖啡馆",鲁林是那里的常客,并且常在那里高谈阔论。凡·高曾提到,"他口若悬河地争辩着,颇有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加里波第的讲演风度"。(L550)不过,这并非仅仅指的是鲁林的激情,在凡·高眼里,鲁林似乎是革命的共和理想的化身。他在信中告诉贝尔纳和威廉敏娜:"他是个铁杆儿共和派,就像那老唐居伊。"(B14,W5)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有一次我看着他唱马赛曲,我还以为我看到了1789年的景象,不是明年那个89年,而是99年前那个89年。"
209、阿曼德·鲁林的肖像
1888年12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6x55cm
德国埃森富克旺博物馆
这幅画描绘了阿曼德酷酷的装扮,优雅的姿态,生动的黄色外套,粉红的衬衣领子,黑色帽子、背心和领带,但表情似乎有些伤心,或者因为坐着感到无聊。他的身子填满了画面,给人一种自信、男性化的年轻人的印象。阿曼德是凡高的好友邮差鲁林的儿子,2017年6月他因电影《至爱梵高》而火了一把。该片的主角就是这幅画中的阿曼德,为了替其父亲邮差约瑟夫·鲁林送一封凡高生前写给弟弟提奥的信而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凡高的死因也随之浮出水面。据说为了拍这部片子两位英国导演准备了七年,深入研究凡高的800封书信和相关书籍,并在全世界找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画出65000张与凡高生活和作品有关的油画,构成这部95分钟的动画长片。
210、阿曼德·鲁林 1888年12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x54cm
鹿特丹波瓦曼斯·凡勃宁根博物馆藏
这是凡高为阿曼德画的第二张油画,也是凡高为他画的仅有的两幅,都是用65×54厘米的大帆布制成的。画中的他,一身黑打扮,身体略微转过身,双眼低下,似乎是一个伤心的年轻人,即使是帽子的角度似乎也表示伤感。凡高是1888年12月为他画的,这一年他17岁,他1871年5月5日出生于兰贝斯克,1945年11月14日去世。他是邮差约瑟夫·鲁林的长子,他的父亲曾是凡高的绘画模特,也帮助凡高送信给弟弟提奥。在“割耳”事件之后,作为凡高的好友,他因拒绝签署怠慢(Diss)凡高的文件后,遭到其他居民恶意的言语嘲讽。对此,阿曼德·鲁林非常不理解,所以当父亲提出要让他给死去的凡高送信时,他推诿扯皮,甚至还把信丢在路边。但最后信还是通过加歇医生转交到提奥的遗孀手中。
211、铁路车厢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45x50cm 法国阿维尼翁博物馆
212、佩兴斯·埃斯克利耶肖像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4x64cm 西蒙艺术博物馆
这是普罗旺斯的牧羊人的肖像。1888年他为巴黎的观众描绘了阿尔人的形象。阿尔的现代气息有别于巴黎的现代气息,因此他笔下的那些人物也跟巴黎人大不相同,他甚至暗示放牛老汉佩兴斯·埃斯卡利耶的肖像画可以和图卢兹-洛特累克的"化妆粉"配对,该画中是一位身着无袖衬衫正在梳妆打扮的年轻女子,凡·高也承认这是"很古怪的搭配"。凡·高的这种搭配的怪念头反映了他乌托邦式的文化组合:
城市文化加乡村文化、性文化加纯朴文化,再加上现代文化气重击声。由于普罗旺斯人的这些别具一格的画像是准备拿到巴黎去展示的,也就等于一个社会群体去见另一个社会群体,所以阿尔人的这些肖像画便构成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另一种现代型画廊。
213、放牛老汉埃斯克利耶肖像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6x69cm 私人收藏
凡·高将农民模特——放牛老汉佩兴斯·埃斯卡利耶描绘为一种'手不离锄头的人,这效仿的是米勒1860到1862年的绘画风格。埃斯卡利耶在两张肖像中都是以饱经风霜的老农的形象出现的,他身穿蓝色罩衫,头戴草帽,因劳作而变得粗糙的双手祈祷似地叠放在牧牛杖上,手的位置在画面中央,画面的背景是热烈的桔黄色。这幅作品颇具圣像意味,凡·高的画将埃斯卡利耶一生经历所留下的标记做了神圣化的处理。火红色的袖口和围巾格外醒目地衬托出那双祈祷似的手,红色的笔痕突出了凹隐的眼睛和布满皱纹的皮肤,微侧的头显得严肃而专注,向上望的目光里甚至带着哀求的神情。那根牧牛杖可以说是模仿了米勒的锄头,却又是很不相同的一种支撑工具。米勒笔下农民的锄头象征着毫无成效的劳动,而这根牧牛杖却表现了颇有含义的休息,拿锄头的农民显得疲惫不堪,拄牧牛杖的农民面带着虔敬的表情。实际上,米勒表现的是农民的绝望,而凡·高表现的是饱经岁月的风霜之后的温良和尊严。
214、从码头运沙船上卸货的工人
1888年8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5.1x66.2cm 德国埃森富克旺博物馆
215、出发到塔哈斯孔的画家
1888年秋天 阿尔 布面油画 烧毁
216、日落时的柳树
1888年秋 阿尔 纸板油画 31.5x34.5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217、老磨坊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4.5x54cm 纽约水牛城公共美术馆
218、第三张朱阿夫兵米里耶的肖像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49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凡高有位朋友是朱阿夫兵营中的军官——米里耶中尉, 他想用米里耶作模特,
来完成“大情人画像”。米里耶是参加过东南亚北部泫战役的老兵, 在凡高给他画的这幅半身像上, 他身着军装、头戴军帽,
胸前挂着奖章。这幅肖像意味着“军人的英武”或“军人的潇酒”, 这也正是博德莱尔所推崇的现代生活题材。
219、宛如和尚的自画像
1888年9月 布面油画 62x52cm 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
220、文森特在阿尔的房子
(黄房子)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1.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888年5月凡高在阿尔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屋"。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凡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凡·高很早就向往"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接他的穷朋友高更来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3日到达阿尔)。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凡·高打算把阿尔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
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把它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 它并不华贵, 正相反,
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 从现在起, 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
221、梵高在阿尔勒的家
1888年9月份 阿尔 褐色钢笔水彩 24.5 cm×30.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我四下去打听拉丁马广场2号——梵高的那个黄色的小楼。我们跑到那里,空荡荡一无所有。仔细找了找,却见一个牌子立着。呀,上边竟然印着梵高的那幅名作《在阿尔的房子》——正是那座黄色的小楼!然而牌子上的文字说这座小楼早在二战期间毁于战火。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黄色小楼的遗址。(冯骥才)
222、阿尔夜间咖啡馆室内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0x89cm 耶鲁大学艺术画廊
凡高当年在阿尔描绘的这家咖啡馆如今依然矗立在拉马丁广场。凡高抵达阿尔后, 一直住在这里, 后来怀着建造艺术家聚居地的希望,
搬入黄屋, 与高更共同生活了两个月。凡高阿尔时期的作品, 总令人充满阳光的明亮的风景画, 其实他受夜景刺激而绘画作亦为数不少。这幅作品色彩耀眼,
凡高有意使用这种色调来表现令人忐忑不安的场景。为了强调房间的纵深感, 他选择了高视点, 透视线非常精确。黄、绿色点染的晕圈渲染了煤气灯放射的刺眼光线,
其强度感到难受。本幅画采用高视点, 并以台球桌为中心展开放射状的景物安排。画中运用透视法的原则, 黄红绿三色互补,
同时使整个画面产生压迫感。冷清的咖啡馆中, 人物散坐在屋内两侧, 寥寥可数, 越发呈现出咖啡馆内空荡荡的气氛。老板站在偏离中央的地方, 孑然一身,
在这间大屋子里, 看上去格外渺小。这个不祥之地弥漫着凄凉和孤寂的气氛。
223、阿尔夜间咖啡馆室外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81x65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这家名叫兰卡散尔的咖啡馆, 由于通宵营业, 因而被称之为“夜间的咖啡馆”。凡高曾用两个通宵画了一幅咖啡馆室内的作品,
这幅《夜间咖啡馆室外》是同期的作品。他时常觉得夜间比白天更充满了生气蓬勃的色彩,
所以几度跑到户外描画星星。星光是这幅作品的背景,这幅作品被称为凡高星光三部曲的第一部。画中, 在煤气灯照耀下的橘黄色的天蓬,
与深蓝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对比,
好像在暗示着希望与悔恨、幻想与豪放的复杂心态。凡高已慢慢地在画面上显露出他那种繁杂而不安、彷徨而紧张的精神状况。在凡高完成此画的100多年后,
这家咖啡馆一直是阿尔人饮酒的地方, 现在被称做凡高的咖啡馆, 仍旧保留着那黄色的雨蓬和所有的东西。
224、罗纳河上星光灿烂的夜空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5x82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是凡高再度尝试夜景的不朽之作。凡高信中说道:“当我望着天上的星星时, 常常产生好像地图上代表城镇的黑点的幻觉。我问自己,
为什么天空中闪亮的点, 不像法国地图上的黑点那样容易接近呢?我们可以搭火车到塔拉斯康或者卢昂, 我们却不能到星星上去。……所以我想,
霍乱、肾结石、肺结核、癌症可能是去天国的旅行工具, 一如船、汽车和火车是地上的旅行工具一样。寿终正寝者,
就是慢慢步行到天国去的。”这幅画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 互相响应。这种光线的处理方式, 反应了凡·高独特的视觉美学。而画中使用分色性的笔触,
可以上溯到“塞纳河及大杰特桥”的作法。
225、有垂柳的公园是诗人的花园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芝加哥艺术协会
在阿尔勒的梵高住所的周围,有三个公园,梵高为此画了一些草图和油画作品,梵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画出了公园的一角。这幅画绘于1888年,色彩极其艳丽而清新,使人观之眼前一亮、心旷神怡,绘制的应该是春季的景象,是梵高为数不多此类作品中的典范。
226、阿尔公共花园的小路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227、特里凯特人行天桥 1888年9月份 画布油画 73.5x92.5cm 办黎士美术官藏
228、公园里的蓝色杉树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私人收藏
229、
阿尔公共花園的入口 1888年9月 布面油画 72.5x91cm 私人菲利浦收藏
230、
新犁过的土地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5x92.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231、文森特在阿尔的卧室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0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这张卧室画是一幅很重要的作品, 它表现了凡·高内心世界中的一些东西。在1888年9月, 凡·高搬入"黄房子",
靠提奥供给的生活费, 把住宅布置一新。在此之前,
他独自一人生活了好几个月。他希望将黄房子建成他梦想的艺术家聚居地。他选择了式样普通、格调不俗的家具来布置,
而他自己房间的摆设却出奇的简朴。提奥劝说高更去与哥哥同住。凡·高在等待高更的日子里, 运用鲜明的黄色和淡蓝色,
描绘了自己的卧室。他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我这次画的只是我的卧室。这幅画要由色彩来当家……就是说, 要通过色彩,
表现出休息或睡眠的氛围。一走进这个房间, 想像力就可以得到休息……四四方方的家具表现卧室不应受到干扰的宁静。"值得注意的是,
凡·高为阿尔的黄房子所画的唯一一张内景所表现的并不是画室, 而是他自己的卧室。在给贝尔纳的信中(B22),
他曾说过冷色调的蓝中带紫的墙壁给人以"绝对宁静"的感觉, 可是这种宁静里也弥漫着避难的气息。
232、
凡高母亲的肖像 凡高 法国 1888年10月 布面油画 40.5x32.5cm 美国加州巴萨迪那诺顿西蒙博物馆
233、老紫杉树的树干
1888年10月末 阿尔 布面油画 91x71cm 伦敦艺术画廊
234、戴红帽子的高更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37x33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235、播种者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1.5cm 温特图尔艺术机构收藏
236、阿尔蒙特马儒林荫路上的铁路桥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1x92cm 苏黎世美术馆
237、绿色的葡萄园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2cm 奥特罗克罗-穆勒博物馆藏
238、阿尔的红葡萄园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3x75cm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这幅画是凡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的扩散、血红色的葡萄园、热情和精张的色调的炽热。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他的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本幅画呈现凡·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他用红色来描绘葡萄树,
极具表现性。凡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 画成布列塔尼地方的装扮。
239、播种者
1888年11月 阿尔 粗麻布面油画 93x73.5cm 苏黎世Bührle基金会收藏
人物是一个变暗的剪影, 被后面日轮的色彩压力压得萎缩了,
他让那谷粒的黄色线条(像一片片阳光)洒落到地上。这样的画充满了象征意义,
太阳的统治一切的存在表达了这样一个想法:生活是在一个巨大外界意志的影响下度过的, 像播种、收获这些工作不是单纯的工作, 而是一个生与死的寓言。(休斯)
240、阿尔的女人 凡高 荷兰 1888年11月 布面油画
92.5x73.5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作品是凡高描绘的具有阿尔当地特征的妇人肖像。1888年2月,梵高在朋友推荐下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并很快爱上了这儿。阿尔的女子以具有“地中海地区特有的美”而著称,凡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寻找具有此种特征的模特。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阿尔人,名叫玛丽·吉努,她跟丈夫一起经营一家档次不高的车站咖啡馆,梵高和高更都经常去,并以她为模特。凡高把这个咖啡馆画进了《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馆》那幅作品里。在吉努太太的这幅肖像里,梵高用很多脸部轮廓线来表现吉努太太陷入沉思,手套和阳伞为女主人公的普罗旺斯装束增添了新潮气息。
241、阿尔的妇女:
吉努太太和书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1.4x73.7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凡高画过一幅拿手套带雨伞的吉努太太,但在第二幅肖像画中(即本幅),
这两样东西被书籍取代了——书是凡·高最喜爱的社会新潮的标志。他在好几幅静物作品里描绘了封皮艳丽的法国小说,
静物画里的这些小说集中地象征着女人、艺术和社会新潮或者说展示了现代社会里五花八门的故事。吉努太太面前的那几本书并没有书名,
可是画家却用颜色红的封面、绿和白的内页——暗示了它们生动的内容。多角的轮廓线充满了画面。从书的护封到女人的肩膀, 再到她的发式和鼻尖,
轮廓线的边边角角汇总起来和颜色一起把女主人公沉思的样子生动地烘托出来。
242、阿里斯康道路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1.7x73.5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在2015年5月5日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晚间拍卖中,拍出了6633万美元,约合4.11亿元人民币。梵高于1888年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完成这件作品,那年秋天,梵高与高更进行以“南方画室”命名的艺术实验:二人并肩创作,日以继夜地讨论和试验,此作正见证了他们这段短暂的合作关系。其后二人意见不合,关系越发紧张,梵高最终在年底彻底崩溃。此幅作品出自梵高与高更共同作画初期兴致饱满的日子,并无伤感情绪,彰显阿里斯康道路的迷人风光。当地为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时期墓地之一,这条林荫大道也被称为“墓园路”,画中可见道路两旁的罗马式陵墓遗迹。在1888年,这里是情侣的约会胜地,时髦的单身阿尔女子也喜欢在此一展绰约身姿。
243、烟花女子 1888年10月 阿尔 布面油画 33.0x41.0cm 宾夕法尼亚Barnes基金会
244、
艾顿花园的回忆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5x92.5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245、阿尔的舞厅 1888年12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5x81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
《阿尔的舞厅》是梵高和高更为数不多的合作作品。它见证了两人之间的友谊,画作的主题是他们经常光顾的一家舞厅的一个节日之夜。晃眼的金黄色块,诡异的靛蓝色块,色彩纯粹,气氛热闹,强烈的反差让空间具有饱和感,烘托出一种奇特、令人不安而又充满迷幻色彩的美。画中右侧的女性形象,一下子便抓住观众的视线,传递出一种不安的情绪。透过这潜藏的不安,人们似乎可以读出画家内心的剑拔弩张。
246、表演场外的观众
1888年12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247、梵高的椅子 1888年12月 阿尔 画布油画 93x73.5cm 伦敦国家画廊
阿尔的凡高充满了自信,尽管物质生活极度困难,他仍然梦想在阿尔成立一个新色彩主义画家的画派,即“友人之家”(“未来画室”)。他向朋友寄出请柬,遗憾的是只有高更一人于10月23日到达了阿尔。开始几个星期相处还算和睦,到11月间,便经常因为绘画意见的不同而发生争执。这幅《凡高的椅子》画于12月,椅子周围空无一人,传达出浓浓的悲凉情绪。大概凡高已意识到高更将要离去,而自己又要陷入没有欢乐也没有争论的孤独境地。
248、
高更的坐椅 凡高 1888年12月 布面油画 90.3x72.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249、吸烟者 1888年12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2x47cm 巴恩斯基金会
250、读小说
1888年12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2x73cm 日本私人收藏
对她的兄长来说, 威尔跟那位读书的阿尔女子一样, 也是位小说读者。在这幅作品里, 躲在一边看小说的是威尔,
而不是吉努太太。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幅作品的谁,
画面上一个比吉努太太年轻得多的阿尔女子正在一家书店里全神贯注地而不是神情恍惚地读着手中的小说。这幅作品是凡·高为数不多的带背景的肖像画中的一幅。凡·高先是画了一幅名为"埃顿花园的回忆"的奇异作品,
其中有威尔和他们的, 这张画他是想挂在卧室里的。画完"埃顿花园的回忆"之后, 凡·高紧接着就画了这幅"读小说"。
251、
摇篮曲 凡高 荷兰 1888年12月 布面油画 92.7x73.7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52、耳朵上绑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
凡高 荷兰 1889年1月 布面油画 51x45cmcm 美国芝加哥艺术协会
253、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凡高 1889年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60x49cm 伦敦可陶德学院画廊
254、阿尔医院的庭院
1889年4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3x92cm 私人收藏
255、
克劳盛开的桃树 1889年4月 画布油彩 65.5x81.5cm 伦敦考陶尔德学院美术馆藏
256、
阿尔的树木与花朵 1889年4月 阿尔 布面油画 50.5x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257、鸢尾花
1889年5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1x93cm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凡高创作进入圣雷米时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1889年5月,梵高自愿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圣-保罗精神病院治疗。这时的梵高已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他每隔几个月发一次病,但事后却非常清醒,并且经常到户外作画。令人惊叹的是,梵高在这样的情形下并没有颓废,而是画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胆,更加令人震撼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许多都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视觉冲击”,旋转的线条,粗犷有力,让人感到画家复杂强烈的感情和表达的冲动。代表作品有:《星月夜》《柏树》等。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时,评论家开始评论梵高,而且卖出了他生前唯一一张油画。本幅画是凡·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画中色彩丰富,
线条细致而多变, 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 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
258、
丁香花 1889年5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x92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259、大山下的绿色田野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53x70cm 伦敦私人收藏
260、
春天日出时的麦田 1889年5-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x92cm 荷兰国立渥特罗库勒穆勒美术馆
261、星月夜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2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月夜》是凡高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又称星光灿烂的夜空,
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那巨大的、卷曲旋转的星云, 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 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
大约是画家在幻觉和晕眩中所见。对凡·高来说, 画中的图象都充满着象征的涵意。那轮从月蚀中走出来的月亮, 暗示着某种神性,
让人联想到凡·高所乐于提起的一句雨果的话:“上帝是月蚀中的灯塔”。而那巨大的, 形如火焰的柏树, 以及夜空中象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
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262、柏树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93.3x74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凡·高结束了在阿尔短暂而又紧张的生活。他在阿尔居住了年余, 经历了几次戏剧性事件之后(与高更闹翻、割耳),
他自愿住进离家不远的圣-雷米精神病院。在幻觉和精神继续发作的间隙期间, 他又能够正常作画了, 于是趁机拼命工作。这个时期,
柏树似乎取代了他心爱的主题——向日葵, 频频出现在他作于圣-雷米的作品中。这些巨柱似的柏树, 枝丫拥攒,
在正午的炎炎烈日之下仿佛冲腾的黑色火焰。柏树成荫的阴暗小径在他的心中或许取代了北方哥特式教堂神秘莫测的正厅。这些柏树摆脱了天生的刚直,
好似团团巨大的黑色火舌, 拔地而起, 翻卷缭绕, 直上云宵。它们使我们再一次窥到画家的内心世界。
263、
麦田里的丝柏树 凡高 荷兰 1889年9月初 布面油画 50.5cmX100.5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264、
绿色麦田与柏树 凡高 荷兰 1889年9月 布面油画 73x93.4cm 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
265、麦田与柏树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5x91.5cm 伦敦国立画廊
266、有丝柏的麦田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51.5x65cm 私人收藏 (1970.2.25索斯比拍卖行)
267、柏树和两个妇女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93x73cm 欧特娄国立克罗-米勒博物馆
268、白云下的橄榄树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5 x 92 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269、圣保罗医院后面的大山
1889年6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0.5x88.5cm 丹麦哥本哈根卡尔斯伯美术馆
270、绿色麦田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2cm 苏黎世美术馆
271、罂粟地
1889年6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1x91cm 不来梅艺术大厅
272、
麥田 1889年6月份 奥维尔 布面油画 54x65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273、月升夜景
1889年7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2 x 92 cm 荷兰克勒勒·米勒博物馆
274、圣雷米的山和隐蔽的村舍
1889年7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1.8x90.8cm 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基金会
275、自画像
1889年8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3.5x57cm 华盛顿国立艺术画廊
在给提奥的信中, 他写道:“这是我能够起床活动后的第一天画的。当时我又瘦弱又苍白, 样子像个鬼。”在这幅作品里,
凡·高穿着深蓝色画室罩衫, 手拿着调色板和画笔, 仿佛在声明他已经又开始作画了。画面中央的桔红色胡子、紧锁的眉和紧闭的嘴顽强地宣示着自己坚定不移的风度,
同时也再一次表现了画家的气质。不管他觉得这幅作品多么像"鬼", 它跟1888年初在巴黎画的那幅"画架前的自画像"中毫无表情的"死"幽灵完全不同,
这里所展现的是一个刚烈、坚强的幽灵似的人物。这幅画家宣告自己"又回来了"的作品落到了荷兰画家兼评论家J.J.伊萨克逊的手上, 也算是遇到了知音,
因为伊萨克逊是第一位正式写文章评论凡·高在画坛上重要地位的人。
276、有犁田者的田野 1889年8月末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9x62cm
私人收藏 8130万美金
2017年11月13日,一位中国收藏家斥资5.39亿人民币(约为8130万美金)拍下了梵高的名画《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但即使成交价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亿人民币,也没有打破梵高最贵拍卖画作的记录。这幅《有围栏的麦田和犁田的人》由佳士得上拍,据悉当天主要竞标者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而名画竞投底价为4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78亿元)由波特代表的会员开始竞标后,就将价格拉到5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4亿元),之后有竞标者再出价至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97亿元),此时一名中国人扮程咬金杀入竞标行列,最后由他以约合人民币5.39亿元价格成交。
277、麦田收割者 凡高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4x92cm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278、日出时有收割者的麦田
1889年9月初 布面油画 73x92cm 私人收藏
279、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凡高 荷兰 1889年 布面油画 57.5x7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280、文森特在阿尔的卧室
1889年9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2cm 芝加哥艺术协会
281、自画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65x54cm 巴黎奥赛美术馆
在给提奥的信中, 他写道: “其中一幅是我能够起床活动后的第一天画的。当时我又瘦又苍白, 象个鬼。"提到另一幅时, 他写道:
"现在我的样子看起来比从前(在巴黎时)了,
甚至比那时还健康。”。凡·高把第二幅自画像(即本幅)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我希望你能看出我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
尽管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神色比以前茫然呆滞了些。我带有另外一幅, 那是我在病中试着画的, 不过我觉得你会更喜欢这一幅,
我在创作这幅画时有意画得简约质朴些。等你见到老毕沙罗时, 把这幅画给他看看。” 与凡·高自己看法正相反, 这面孔绝非平静,
表情也绝非茫然呆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坚定、专注、决不退缩。作者用旋动的冰蓝色笔触描绘出似乎在颤动的背景,
背景衬托出身着中产阶级上衣和坎肩、留着桔红色头发和胡须的画面主公,
同时画家的面孔又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气质性光彩。凡·高这幅作品的目的即是暗示自己要恢复信心。他让提奥把这幅毕沙罗看, 这表明他急切地想离开医院,
想回到画家群体的环境中去。在同一封信中, 他还写道: "一个人毕竟不应该仅仅作画, 他还必须跟人见面, 必须不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并且通过与别人的接触给自己补充思想内容。"凡·高把这幅作品看作自己身心复原和可以重新作画的标志, 因此当他回到北方时, 便从提奥那里将它取走,
把它带到了奥弗。这幅作品感动了奥弗的加歇医生, 他想要一幅摹绘品。然而凡·高并没有留的摹绘品, 不过也许是为了让这位恩人高兴,
他采用这幅作品的色调和笔法风格, 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凡·高的自画像所表现的是现代画家的气质与抱负,
是从画家的立场上追求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背景使用灰蓝色的连续曲线, 产生如旋涡般的效果。木然的神情与变动的背景形成对比。而他的眼神,
就如安东尼阿得所说的, "能把一个人穿透"一般。
282、自画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5x51cm 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馆
283、圣保罗医院的服务员特拉比克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61x46cm 瑞士索洛图恩美术馆
1889年,梵高是圣雷米市(Saint
Remy)圣保罗医院的病人,他当时为接待员特拉比克和他的妻子绘制了肖像。这个男人令画家十分着迷。“一张很有趣的脸”,梵高在给自己弟弟提奥的信中这样写。画作中的颜料使用粗犷而写实,铺陈的方式表现在接待员脸上交叉纵横的线条上,体现出他的感情,甚至他遭受的苦难。但是也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这在凡·高很多出色的肖像画中都有体现,其标志就是紧系的领结和紧扣着外套的黄色纽扣。梵高十分喜欢这幅肖像,此后他又画了一幅,并送给了他的弟弟,现在人们知道的是这个版本。原作被画家送给了模特,从那之后就消失了
284、夫人肖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63.7x48cm 冬宫博物馆
285、年轻农民的肖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61x50 cm 私人收藏
286、凡高最后一幅自画像
1889年9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0x31cm 瑞士私人收藏
287、桑树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54x65cm 美国加州巴萨迪纳诺顿西蒙美术馆
288、山上的两棵白杨树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61.6x45.7cm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289、有农夫的田野
1889年10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5x92cm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
290、有农夫和磨坊的田野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54x67cm 波士顿美术馆
291、男人出海了
(Demont-Breton摹作)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66x51cm 私人收藏 (1989年纽约索斯比拍卖行)
292、圣保罗医院花园里的树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90.2 x 73.3cm 拉斯维加斯哈默艺术博物馆
293、蓝色的溪谷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2cm 波士顿美术馆
294、圣保罗教堂
1889年10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44.5 x 60cm 美国伊丽莎白·泰勒收藏
295、播种者(米勒摹作),1889年10月 圣雷米 80.8x66cm 私人收藏
凡高临摹米勒播种者的画作,在1881年时画过一幅,像当时的所有作品一样,色调偏暗,这幅明亮开朗多了,显示画家人生越是低迷越渴望光明和力量。对于米勒的《播种者》这幅作品,凡高在摹画中以超人之美加以发挥,运动感得到加强,视野得到扩展,线条被增强到象征的意义。米勒仍然活在摹作中,但文森特灌注了一些他自己的东西,通过这些东西,这幅画一下子就取得了一种崭新的光辉。
296、雨中的麦田
1889年11月初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3x93.1cm 费城艺术博物馆
297、有房舍和农夫的景色
1889年12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33x41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298、草地上的两只兔子 1889年12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33x40.5cm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299、有断树的田野和山脉 1889年12月 圣雷米 布面油画 73x91.5cm 奥特罗克罗勒-穆勒博物馆
300、采摘橄榄 凡高 荷兰
1889年12月 布面油画 72.4x89.9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幅将颜色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作品。橄榄树一片鲜艳的绿色,波浪形的大地呈赭色,天空则是橄榄树形的橘色和灰色相间,形成了赏心悦目的画面。凡高的画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海阔中文网2017年9月26日原创赏析。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
凡高的绘画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