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庆春路雕塑
庆春路,是杭州著名的金融一条街,不仅国内各家银行早已捷足先登,花旗、汇丰、恒生等境外大银行也相继落脚。庆春路还是雕塑一条街,反映了庆春路深厚的人文历史。
1、建国路口菜市场的雕塑
2、菜市场的买卖
3、山子巷口马寅初纪念馆前的塑像
4、众安桥组雕之一说书
5、众安桥组雕之二弹唱
6、众安桥组雕之三杂耍
7、众安桥组雕之四卖货郎
8、东河畔的雕塑
9、东河公园的雕塑
10、贴沙河畔古庆春门雕塑
链接:杭州庆春路的历史变化
庆春路现在是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的区界路,路北为下城区,路南乃上城区,东起庆春立交桥,西接湖滨路。这条路历史悠久,唐代已成市廛;宋时名昌乐坊、兴德坊、兴庆坊(俗称荐桥巷)、盐桥巷、前洋街巷……清末民初,将盐桥大街(中山北路至新华路口)、菜市桥大街(从新华路口至建国北路)、庆春大街(从建国北路至庆春门)等路段合称为庆春街;众安桥以西原为旗营,民国初拆营(城墙)建路,初叫钱塘路。后分段改称为众安桥河下、法院路、性存路、小车桥。1964年将从庆春门到小车桥路段统称为庆春路,以古庆春门而得名。1966年改名青春路,1981年庆春门外直街并入,复称庆春路。解放前,庆春路已为杭州市商业繁华的街路之一,水陆交通骈陈,商贾辐辏,店铺林立,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解放后,工商业有了崭新的发展,人口递增较快,这条路上的车辆、行人更显拥挤,10米宽的路面不时阻塞,人、车行驶困难,成为杭州市区交通事故最频发的道路之一,非但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1991年10月,杭州市政府决定将庆春路全线拓宽改造,拆迁两旁民房,将路拉直,西段延伸至环城西路,和湖滨路接通;东延伸至与秋涛路相接。1993年拓宽改建工程峻工,建成一条长2.8公里、宽40米的四车道大路。路面平坦宽敞,路边高楼矗立,显示出现代城市建筑的风范。
古老的庆春路历经近千年的风云嬗变,沉凝了众多的人文古迹。漫步在庆春路上,不禁对历史、对往事浮想联翩。
自湖滨路口沿庆春路向东行至武林路口,这段原名小车桥。路北的望湖宾馆址,在宋时为钱塘县治及景灵宫故址。景灵宫乃南宋皇帝恭奉祖宗衣冠、牌位之所,四孟(每季第一个月)朝献,禁中行礼。此宫始建于绍兴十三年(1143),以刘?王(光世)家所献赐第建,二十一年又议广殿宇,韩蕲王(世忠)家复以赐第献,故宫址甚广,亭阁水榭俱全,有见心亭、蟠桃亭、梅亭等。元时改景灵宫为教场。明因之,为浙江都指挥司教场,俗称小教场。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建为陆军监狱,专用以关押政治犯人。
小车桥往东,路南即为南宋时的大理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即蒙冤屈死于大理寺风波亭。岳飞(1103-1142),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出身农家。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建炎元年(1127),上书反对南迁,受革职处分。投河北招抚司,被张所破格提拔为统制,随王彦渡河收复新乡,在太行山刺杀金将。因率部擅自行动,险遭军法处决。施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泽死,从杜充南下。四年,在清水亭,静安等地袭击北撤金军,获胜,收复建康,升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此后三年,参与平定游寇李成、曹成等,擢任都统制,授承宣使,总重兵屯戍九江。所部军纪严明,英勇善战,称为“岳家军”,深得人民爱戴。绍兴四年(1134),讨伐伪齐,收复襄阳等六郡,绍兴五年镇压洞庭湖杨么起义。十年,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挥师大举北伐,连克蔡州、郑州、洛阳等地,取得郾城大捷,进军朱仙镇。因高宗、秦桧主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十一年夏,受诏赴临安,解除兵权,改任枢密副使。不久,以“指斥乘舆”和“拥兵逗留”等“莫须有”罪名被诬下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1月27日)在大理寺风波亭被绞杀害。时年三十九岁。岳飞死后,临安义士隗顺痛岳飞之冤,潜负其尸,逾城,葬于九曲丛祠。据《金陀祠事录》载:“隗顺为大理寺狱卒,王薨,有棘寺符?顺瘗尸,顺负尸潜瘗北山之溽,上置铅桶,藏符为记”。风波亭在车桥畔大理寺狱内,咸丰年间彭玉麟铭云:“精忠有柏,名成岳武,在浙司狱,宋大理府,昔风波亭,今土地庑。”车桥(小车桥)清代为按司狱署,民国时改为模范监狱,原入口处拱桥上刻存有“风波桥”三字。解放后为浙江省第二监狱,1993年庆春路拓宽改建时拆除。风波亭前有古柏,据传岳飞入狱,柏即枯死,坚如铁石,人称“精忠柏”。清嘉庆年间,司狱范正庸惜其深贮理庭,画图立石,勒石于庙,“精忠柏”遂闻名于世。洪杨之役,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司狱吴廷康在狱门左近土中掘得,遂垒土为台,名“精忠柏台”,民国改建监狱时,把它移置岳王庙内。民国十一年(1922),浙江交涉使王丰镐“精忠柏亭”碑记云;“其时精忠柏沉没于众安桥河下岳王旧庙,士大夫取而为装潢玩赏,乡妇孺取而为治疟异方,致将树身击断,且渐零落。丰镐缘雇人抬于西湖岳庙,护以铁栏,围以厚垣,以保存也。”
再往东,在庆春路路北,为浙江医科大学(现称浙江大学湖滨校区),这里宋时为岳飞府第。
绍兴十三年(1143),以抄没的岳飞宅改建为国子监,置太学。南宋时太学在前洋街,亦名太学街,乃南宋王朝最高学府。太学设学官(老师)和学职(学生),学官有国子监祭酒(校长),司业(教务长)、博士、丞、主簿、正、录等;学职有前廊学录、学谕、直学等。乐清人王十朋(绍兴二十七年状元)曾任司业,掌国子监及各学的教法,政令。宋朝在徽宗时就停止解试和礼部试,直接从太学选拔人才入宦为官,著名学者如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均曾在太学任教。宋亡,太学废,元时改建为西湖书院。
太学东为武学,建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校长由太学祭酒兼任,挑选武官中知兵法者任教授。学生学习三年,据考绩登第,实同以后的中央军校.。
韩世忠故居有二处,一在太学南(现延安路浙江大学),后献以为左藏库;一在新庄桥(老凤起桥),后献以为景灵宫。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宣和中应募入伍,从王渊镇方腊。随高宗南渡,升浙江制置使。建炎四年,以八千众战金兵十万相持四十八天大破金兀术于黄天荡,名声大振。旋升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镇楚州。宰相秦桧主和,韩上疏诋桧误国而遭迫害。岳飞入狱,朝野震动,韩大义忿问,桧以“莫须有”遁辞。韩长叹“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贬为醴泉观察使。岳飞被害后,韩世忠自请解职,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在灵隐飞来峰建翠微亭以纪念岳飞。韩死后追封为蕲王。民国时南起学士路,北至长生路一段称为蕲王路。
庆春路北、延安北路东有孝女井古迹。孝女井即孝娥井,又称银瓶井。据《金陀续编》载:“岳飞有一女孝娥。孝娥自幼聪颖,通书史、知大义。父兄死于冤狱,她恸哭欲绝,含愤叩阙上书,被逻卒所阻。怨恨之下,抱着父亲生前留给她的银瓶投井。”《杭州府志》:“宋绍兴十三年,岳武穆王故宅为太学,立土地祠以祀王。王卒时,女尚幼,痛父冤,抱银瓶越井死。元至中附于祠,俗称银瓶娘子庙,井在庙东北。”清光绪《岳氏宗谱》:“井原先在岳飞故居忠佑庙前庭之东庑。明代正德年间按察使梁材造亭其上,名“孝娥井”。俗称孝女井。后亭废井湮。”同治六年,典史吴廷康又考得遗迹尚在原家院东数十步,乃建亭立碑,以昭孝烈。“孝娥古井真迹碑”高一百六十厘米,宽八十厘米,完好无损,字迹清晰可辩;井圈凿有“孝娥赴义处”五字,为臬司王凯泰题,旁有一联:“考古得真源,官舍清泉留一勺;怀忠经旧宅,孝娥遗迹并千秋。”附近孝女路、孝泉里均以此井得名。孝女井于“文革”期间被封,孝女亭于1992年拓宽庆春路时拆除,井圈及碑一并移至岳庙保存。井址应在现浙江供销大楼台阶右行人道贴墙边。
庆春路和岳王路交叉口原有岳王旧庙,俗称老岳王庙,在众安桥边。光绪二年(1876)建祠名“忠显”,内有岳飞塑像及衣冠冢,民国十七年(1928)改为岳王路小学(众安桥小学)。衣冠冢在1966年秋“文革”中被夷为平地。岳王路小学1992年拓宽庆春路时拆迁。现建“娃哈哈美食城”。
众安桥上原有施公(全)庙。施全,南宋钱塘人,为殿司小校。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二十年(1150)春正月丁亥,太师尚书左仆射秦桧趋朝,有挟刃于道者,遮桧肩舆欲害之,伤行程官数人,一军校奋而前,与之敌,众夺其刃,遂擒送大理寺验治,则殿前司后军使臣施全也。”桧亲审之。全对曰: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遂磔全于市。后人在施全刺桧就义处建庙以祀。后圮。清乾隆五十年(1788)重建,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初再建。民国后填河拆桥,移庙于众安桥直街123号。施全刺秦桧处还有一说,据陆游《老学庵笔记》:“秦桧当国,有殿前司施全,伺其入朝,持斩马刀邀于望仙桥下”。此说似乎更合理,因为秦桧家在今牛羊司巷,上朝不必经众安桥。或曰是日桧随高宗至景灵宫祀祖经众安桥,施全遮舆欲杀之。施全庙杭州据说有七十二处,后独存众安桥一处,大概是和岳飞遗留古迹连片有关系。
孝女井东,庆春路610号(旧626号)为马寅初故居。此屋原址为法院路34号,马寅初从国民政府救济协会副主席马文车处买进。1946年4月至6月曾居此,解放初至1951年5月任浙江大学校长时亦住此。1955年(或1956年)让给浙江省副省长包达三居住。包过世后,1957年由省民革使用,1992年12月为浙江省文史馆馆舍。2000年核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马寅初(1882?1992),浙江嵊县人。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曾任浙大校长、北大校长、全国人口学会会长。1957年著《新人口论》,力主节制生育。后与最高当局的“人多力量大”理论相悖。政府领导人以友情劝其改变立论,认错而保平安。马以“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相拒。后被扣“反动的资产阶级人口论”黑帽,待罪监禁20年。1979年初平反,98岁的马寅初坦言说:“20多年前中国的人口并不多,现在太多了。你们不要再误事了”。
附近有孩儿巷南出庆春路之山子巷,诗人陆游曾居孩儿巷。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少闻父执议论国事,饱受熏陶。绍兴二十四年(1154)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被黜落。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旋遭贬逐。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抚使幕,从军南郑。范成大帅蜀,任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遍历蜀中胜地,爱其风土。光宗时以宝章阁制致仕。放翁力主抗金,爱国屡遭排挤。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南渡后诗人,以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四大家”。著作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他还是个美食家。宋淳熙十五年(1188)冬,陆游任军器少监,召还行在(临安),寓砖街巷。据《渭南文集?跋松陵集》有“淳熙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时寓砖街巷南小宅之南楼”语,是岁冬还越。据咸淳《临安志》:“保和坊,俗称砖街巷,又呼泥孩儿巷”。元明清时砖街巷称孩儿巷。而“巷南小宅之南楼”应在孩儿巷南之山子巷,放翁咏“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即在斯。又其《夜归》诗有“中庭虽一席,缓步本已足。寒犬吠荆扉,栖鹊起丛竹,市声从北来,始觉非林谷”句,可知其寓所当在砖街巷南、山子巷北段交叉处,当时山子巷是孩儿巷和竹竿巷之间的巷中巷。
庆春路北、孩儿巷南的梅王阁,址今永丰巷25号。原为收藏家高野侯的住宅,建于是1930年,因高曾收藏元至正年间著名画家王冕的一幅墨梅(此画当时被公认为梅王)而得名。“文革”期间被抄家,画亦不知去向。
原庆春路600号,在民国时期为东南日报社社址所在。前身乃1927年创办的《杭州民国日报》,主任编辑为杨贤江(共产党员),不久,国民党“清党”,杨贤江逃亡,报纸易人。1934年6月改名为《东南日报》,成立《东南日报》股份有限公司,由陈立夫任董事长,胡健中任常务董事兼社长。于是在1936年2月在此动工兴建新馆
。东南日报社,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工精细,造形美观。新馆设备先进,报纸日出一张四版,销四五万份。抗战开始后,1937年11月,《东南日报》迁至金华出版,此处成日本宪兵队驻地,其地下室则变成日寇残害中国百姓的水牢。宪兵队既管军又欺民,并将毗邻的东起中山北路、南临众安桥、西至井字楼、北接竹竿巷一带全部圈入其势力范围,内设刑讯密室,爱国志士被抓去的很少能活着出来。日本宪兵队还设随军公娼,供兽兵泄欲。庆春路610号曾为“六三俱乐部”(六三亭),是当时杭州两处军妓院之一。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东南日报》9月在此复刊。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浙江日报》于1949年5月9日在此创刊。1978年报社迁新址,此处成为浙江电视台。1992年庆春路拓宽,浙江电视台搬迁,建筑拆除,新建为金融大厦。
众安桥以西、横跨庆春路、北至井字楼、南连扁担弄一带,南宋时为北瓦(下瓦)的所在地。这是隋朝建州(杭州)以来最大的民间娱乐场所。瓦子(瓦舍)汇妓院、茶楼、酒肆、娱乐、杂货铺等为一体,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瓦舍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序》: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袄庙斜街,州北瓦子……”。原在东京汴梁(开封)的瓦子,宋室南渡后,它也从东京带到杭城来了。绍兴年间,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于是在城内外创设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卒暇日娱戏之地。官家倡导,豪门富家子弟自亦随同寻欢作乐,通宵达旦。杭州瓦子最盛时共有23家,唯北瓦(下瓦)最大。北瓦在众安桥边,南宋初,清湖河(浣纱河)上始建众安桥,桥面平坦,御衔直贯而过,为四孟御驾祀祖必经之地,故而铺席骈盛,热闹非凡。据咸淳《临安志》:“北瓦,在众安桥之南,亦名下瓦,有羊棚楼。”明嘉靖《仁和县志》:“自纯礼坊,旧名后洋街,从东而西直抵车桥,其街南井字楼巷。所谓井字者,即宋时北瓦之羊棚楼,为宋酒楼之一,
叠构如井,故名井字楼。”羊棚楼叠构如井,顾名思义是座多层的四周用走马回廊沟通能凭栏小酌、能观看演出的酒楼,以楼名巷,足见其辉宏。井字楼巷清仍袭称之,1966年改名为永丰巷,1987年复称井字楼。在下城区政府驻地间壁。又据《武林坊巷志》:“扁担弄即下瓦巷,东出众安桥直街,西即营墙。宋北瓦在此。”可知,当时北瓦地基甚广,南起扁担弄,横跨庆春路北至井字楼,东临众安桥,西靠湖山堂(即今中国建设银行杭州分行址),新建的娃哈哈美食城是北瓦的一隅。北瓦亦称邀(游)棚,有勾栏(演出场地)13座,能同时演出杂剧、说话、傀儡、相扑、皮影、杂技、踢弄、散耍、覆射等30余种节目。观众如云,消费自然繁忙。食铺众多,“大店日用猪十口,酒器皆银,楼上雅座更侈,台盘、洗子、银箸、糟藏甚多。三盏后换菜,有三十般,支分不少”(梦粱录)。
羊棚楼乃北瓦内酒楼之一,飞羽画檐,走马回廊,管箫之声通宵达旦。北瓦外,还有不入勾栏的“路岐人”在宽广处作露天表演,时谓“打野呵”。北瓦南,“日新楼”是当时著名酒楼,有雅阁十余间,郑厨(当时名厨)开沽,只卖好食,虽海鲜头羹皆有之……当时有句民谚:“南瓦衣山衣海,中瓦卦山卦海,上瓦南山南海,下瓦人山人海。”
在原众安桥旁关帝庙外墙壁上,嵌有“辟火图碑”,1993年拓宽庆春路拆庙时拆下,现由杭州碑林收藏。碑刻于清光绪八年(1882),碑高1.48米,宽0.49米,厚0.24米,碑题是“台六之精,龟蛇合形”,记有“真武辟火图能返风灭火屡著灵验……”楷书118个字。杭城辟火图碑原有三方,一方嵌在鼓楼墙基墙上,拆鼓楼时被毁;一方在水星阁,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现仅存此一方。
宋代的宗学在睦亲坊,俗称宗学巷,宗学地址在今弼教坊以西至八字桥一带(弼教坊起名于明,有牌坊二座,一曰“明刑”、一曰“弼教”,清顺治二年毁。民族英雄张苍水于康熙三年(1664)九月七日就义于此地)。宗学创于绍兴四年(1134),原称宫学,嘉定九年(1216)改为宗学,系皇族子弟学校。宋室诸王宫皆设大、小学,置教授,子弟十岁以上入小学,二十岁以上入大学,由宗正寺兼领。宗学北有十官宅巷(今称石贯子巷),以有宗室十人居此而得名,可见宋时这一带均为钟鸣鼎食之处。十官宅巷北为嘉树巷,亦名枣木巷,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居此。范与陆游、杨万里齐名,诗充满爱国热情,有《石湖集》等。宗学西,保康巷内狗儿岭(今弼教坊),宋女诗人朱淑贞居此,著有《断肠集》二卷,《断肠词》一卷。
南宋时众安桥附近书铺林立,南街的“开经书铺”、睦亲坊的“陈宅书籍铺”,闻名京城。书铺自刻自印书籍,较大的书铺雕板自印外还搜集书版。雕版印刷始于唐,盛于五代,以宋版最精,而宋版书以杭州最好,刀法园润,字体方正,校勘仔细,纸质坚韧。
盐桥位于庆春路中段与中河路交叉处。唐景福二年(895),钱筑罗城有门十,其中一曰盐桥门,在盐桥西。苏东坡知杭州时,曾浚茅山、盐桥二河,分受江湖和西湖水。盐桥运河即今中河。盐船多聚泊于此,桥东南有严州弄、徽州弄,为徽严两帮盐商所僦居处。盐桥上原有庙曰惠济,故盐桥亦名惠济桥。据传有蒋氏三兄弟崇仁(蒋七郎)、崇富、崇信世居西溪蒋村,后迁入城内兴德坊(今祖庙巷),乐善好施,荒年开仓济众,里人感其德,建祠桥上,曰惠济。咸淳初,京尹请于朝,赐庙额曰“广福”,故又名广福桥。此桥双梁,一承庙基,一为行道,故又称联桥。民国初年,杭城桥上有庙者皆拆,唯盐桥广福庙独存。民国八年改建盐桥大街,改拱桥成为平桥。1986年整治中河时重修,北桥石刻谓“古惠济桥”,桥巅由胡庆余堂制药厂出资建“庆余亭”,南桥于1992年拓宽庆春路时夷平,成为路的一部分。据现场察观,此桥似由三桥组成,中间一桥能见桥洞,当地老人说,此中间乃“普济桥”。待考。
在盐桥东、六克巷中东有吴宅,址岳官巷8号。建于明万历年间。岳官巷初名小打铁巷,后因县学教谕殳云桥、殳龙山兄弟曾居此,改名学官巷。清乾隆时吴宅为藏书家孙宗濂私宅。道咸间为云贵总督吴仲云所有,此后,即名吴宅。吴宅中轴由南至北为门楼、守敦堂、道福堂、肇新堂;东依次为四宜轩、花园、载德堂、锡祉堂、大厨房、井边房屋、后园;西为补松庐、花宜馆、高阁儿。各堂之间夹弄相贯,间以轩廓亭阁,安排有致,系杭州现存较典型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物,具有江南特色的官宅府第。1956年、1984年被分别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仅存载德、锡祉、肇新三堂及四宜轩等建筑。1995年旧城改造,由市园文局修缮,1998年竣工,翌年春以“杭州传统工艺馆”名对外开放。属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盐桥东、皮市巷西乌龙巷,宋时称蒲桥巷,有蒲桥瓦子,亦名东瓦,为南宋杭州娱乐场之一。旧时巷口公墙上有“蒲桥遗址”四字。盖旧为茅山河所经。
皮市巷在盐桥东、庆春路南,建于宋,原名福?巷,后以皮肆所集,遂称皮市巷。有“四眼井”,为唐邺侯(李泌)所开六井之一,皮市巷中至马市街段永宁院原有唐侯庙,祀李邺侯。皮市巷东马市街与小营巷相交处有太平天国“听王府”,咸丰十一年
(1861),太平军攻下杭州,听王陈炳文居此。原皮市巷3号(今香溢大酒店所在),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浙江地方组织最早的遗址,1922年4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团中央负责人俞秀松建立杭州支部,就在此宅内,当时有团员27人,俞兼任书记。同一年的9月初,中共上海地方兼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徐梅坤又在这里成立了中共杭州小组,有党员3人。
小营巷56号是1958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视察过的地方,自1958年后,小营巷居民区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卫生先进集体。1960年在小营巷56号建成了“卫生展览馆”,1968年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馆”,1972年改“毛主席视察小营巷卫生工作陈列馆”,2001年10月改建为“毛主席视察小营巷纪念馆。”
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故居在褚家堂。《武林坊巷志》:“褚堂巷亦名褚家堂,为遂良故里,清讹为池塘巷。”传说,春秋时其地为吴公子庆忌宅,址助圣庙巷一带。褚遂良(596?658),先祖为河南阳翟人,随先父褚亮官徒钱塘。隋大业十三年(617)为薛举通事舍人。后入秦王(李世民)府聘为东宫文学馆学士。太宗时任起居郎,累官至右仆射(右丞相)。褚体恤民情,安帮治国,直言敢谏,坚正不阿,受太宗遗诏辅朝。以谏高宗废皇后王氏,为武后(则天)所恶,贬爱州刺史,忧忿而死。遂良博涉文史,工隶、楷,初学虞王,承前启后自成一家,乃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传世有《伊阙佛龛记》、《房玄龄碑》、《圣教序》等。俚人建助圣庙(昭忠祠)以祀。据《杭州重建观成堂记》碑文载:“昔褚河南之孙名载者,归自广陵(扬州),得机杼之法,而绸业以张。”褚载乾宁四年(897)进士,为褚遂良的九世孙,对推动杭州丝绸业的发展有殊功,后尊为杭州丝绸同业祖师。宋至道元年(995)建庙曰“通型”以祀,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丝业同人捐资重建,称“通圣”,清道光年间,杭州绸业界又集资在“通圣”庙侧建“观成堂”(俗称机神庙)作为平时议事之所,后又改堂作绸业会馆。杭州祀丝绸祖师的机神庙还有三处:东园巷机神庙、闸弄口机神庙、红门局机神庙。以东园巷机神庙(址在今下城区东园巷小学)最盛最全,中祀轩辕氏(黄帝,蚕丝之神)、左伯余(服装之神)、右褚载(织机之神)。
新华路南段王马巷12号为白衣寺。旧有好木庵 ,亦称西江禅院,因好木禅师尝隐于此,故名。道光初,佛顶山僧果禅募建白衣庵殿宇,兼修好木庵
,并阑入,统称白衣寺。光绪十年(1885)大拓寺基,补建僧寮斋舍,共占地十八亩九分,成为杭州丛林之一,并设有僧校一所。1975年寺院的一、二进由青春中学使用,三、四进为杭州烟糖公司储酒仓库。1991年10月大殿毁于火。白衣寺1999年确定为杭州文物保护点。
在太平桥西,遥祥寺巷东有梁宅,址七龙潭3号。梁宅建于乾隆年间,是御赐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梁诗正的府第。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浙江钱江人。雍正八年(1730)一甲三名探花,授编修,累迁侍讲字士。高宗即位,召南书房行走,历任户、兵、吏、工、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朝廷重要文字皆出其手。总裁国史、读文献通考各馆,体例多为其所定。著有《矢音集》。梁诗正之子梁同书(1723-1815),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与刘墉、王文治并称于时。现梁宅待修,
1999年被确定为杭州文物保护点。今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梁宅为乾隆丙子顺天举人梁肯堂住宅。梁肯堂(1717?1801)字构亭,号春淙,一字石幢,号晚香,钱塘人乾隆丙字顺天举人。累官刑部尚书,直隶总督。著有《石幢居士吟稿》。
藏书家丁丙的嘉惠堂(八千卷楼)在庆春路南,菜市桥西,头发巷内跨田家园至银洞桥处(今均称直大方伯)。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出于藏书世家,与其兄丁申均属杭城乡坤名流,办义学,做了不少善事。丁丙辑有《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书》,著有《北隅缀录》等。丁氏兄弟卓世功绩是抢救和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
菜市桥位于庆春路东段,跨东河,在万安桥北、太平桥南。南宋时在东青门(菜市门)外,以菜市门名桥。淳?《临安志》:“城东菜市桥,菜市门外。”元末张士诚扩城始圈入城内。明志以庆春门名之,故菜市桥亦称庆春桥。桥东西两侧为船埠,运载城乡物资,桥边米行、货栈、果铺、杂馆众多,遂成菜市桥市。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桥时,俞樾(曲园)撰碑记其事:“宋嘉熙(1237-1240)间,江流失道,径奔菜市,吞吐沃野,日数百尺。”说宋时潮水曾侵入庆春门(菜市桥)一带。民国九年建庆春街时将桥面改铺沥青。1992年拓宽庆春路时改为平桥通途。菜市桥下的东河,宋时称菜市河,明称东运河,清以后改称东河。河道开凿于唐代,南宋建德寿宫,南端被湮,人称断河头。
在菜市桥西,南河下,宋时有崇福庵,淳熙四年(1177)改为无碍院。明万历间,莲池师太因汤太素年十七出家,事母孝,能秉节,乃颜其额曰孝义庵,人们亦称为沈庵(莲池师太俗姓沈)。清同治四年(1865),知府薛时雨以孝义庵改建为东城讲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邵章、胡焕清等改作为杭州藏书楼,次年在大方伯建屋,并赠购图书,改名为浙江藏书楼,即为今浙江图书馆(大学路)之前身。
在菜市桥东、庆春路南,今瓦子巷,南宋有菜市瓦子,街北为花灯巷,清诗人曹葛民有《花灯弦管》颂其盛况:“街分南北踏灯行,彻夜笙歌沸旧城。楼阁参差花十里,鱼龙变幻月三更。两行火树鳌山叠,一曲云?凤?鸣。曾是昔年歌舞地,繁华过眼梦难成。”
在庆春路北,潮鸣寺巷内有潮鸣寺,梁贞明元年(916)钱氏建,初名“归德院”。宋高宗南渡时,曾驻跸寺中,夜闻江涛声,以为金兵追至,大骇,已而问知乃钱江潮声,乃赐以“潮鸣寺”额。寺北有小桥曰回龙桥,桥畔有回龙庙,明洪武初亦为杭州丛林之一。清诗人曹葛民有以宋“富景园”(今东园巷一带)为中心的“东园十景”诗传世,内有二首叙潮鸣寺巷,其《回龙辇草》(今回龙庙前)云:“清跸传宣礼佛来,云屯雷动寺门开。六龙驭日园中幸,万马奔涛海上催。菩萨低眉看彩仗,君王稽首向莲台。撞钟伐鼓蛟鼍起,一道长虹法驾回。”《潮鸣梵唱》(潮鸣寺)云:“旧院萧梁记得真,赐名南宋墨华新。銮舆偶驻潮鸣日,梵呗初沉月落辰。怖鸽静依魂已定,毒龙潜听性能驯。斋钟粥鼓今犹昔,谁拭纱笼佛殿尘。”
东河由菜市桥向南经万安桥转东流经西、东两横河桥而入贴沙河。《梦粱录》:“普安桥,又名横河桥,东曰广济桥(报恩桥),西则为普安桥。”《淳?志》载:“城东报恩桥在蒲场巷”。由此可知东横河桥位于大学路南,西横河桥在建国中路上。清顺治年间,两桥间有“庚园”,为郡人沈庚庵所建,叠石为山,疏泉为沼,草木扶苏、甲于会城。据称更有玉玲珑石一块,高数丈,大十围,苍润嵌空,叩之声如杂佩,乃宋宣和“花石纲”之遗物。“庚园”北,隔巷有“半山园”,堆山凿池、林木蓊翳,乃东城八景之一“横河夜月”之处。普安桥北岸有杭城望族许家(今华藏寺巷和横河桥一带)。许氏先祖清贫,以读书发迹。据说,自十代孙许学范(希六)乾隆间中进士以来,至光绪末170余年中,许氏子弟中举折桂者共有140余人,翰林、御史、尚书辈出。其老屋悬挂有“七子登科”、“五凤齐飞”御赐匾额,表明乾嘉年间许氏有七子同科中举(其中三人进士及第、一人殿甲榜眼)及子弟中有五人同入翰林院。许家堂屋有额曰“积厚轩”,联曰:“惟孝友乃可传家,兄弟休戚相关,则外侮何由而入;舍诗书无以启后,子孙见闻止此,虽中才不至为非。”当代许氏后裔亦不泛学者、名流,如许宝?(14代孙),为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许宝?(14代孙),为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许宝驹(14代孙),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已故台湾著名作家高阳(许儒鸿),是许家15代孙,属儒字辈。1993年,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关心下,于横河桥老宅基上建了一块“钱塘积厚轩老屋原址纪念碑”,许宝?先生举行揭碑议仪式,海内外族人派代表140余人前来参加。
“风雨茅庐”为郁达夫(1896-1945)的故居,在大学路场官弄63号。这是1933年郁达夫从上海迁杭州时所建,原客厅悬有“风雨茅庐”横额,抗战结束后售于他人。今由政府收回,作为“郁达夫故居”,供人参观。1999年定为杭州文物保护单位。
清末民初武备学堂在菖蒲巷(蒲场巷),民国时改称为大学路,在庆春路东段南。其地初为报国寺,宋绍兴四年(1134)改建为慧林寺,为沂靖惠王功德院,元至正间毁,明洪武初重建。清季沿旧称曰报国寺,光绪中改作火药库军装局,省防统领刘祥胜率众四周筑土城并掘壕沟。后为武备学堂堂址,民国初浙江军事人才大半毕业于此。
普慈寺又名普寺,在报国寺北,光绪中改建为“求是书院”。民国十七年建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后更名为浙江大学。解放后浙大搬迁黄龙洞新校址后,此处一部分成为浙大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校舍,另一部分于1953年作为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校舍,后工农速成中学停办,其校舍亦归中医进修学校,后改为浙江中医学院。“求是书院”西曾为审判研究所所在。浙江的新学、法学人才亦胥出此,两院堂人才辈出,文如汤尔和、何?时,武如张暄初、夏定侯,留学国外的如陈幌、陆世芬等不可胜记。
庆春路东段之北,醋坊巷东,宋时有显真道院,建炎三年(1129)王庆舍地建造,清雍正间重修,奉南方赤帝。院中藏有于忠肃公(谦)玉带。明景泰八年(1457),于谦被诬以“谋逆罪”在狱中寄所围玉带(周约四尺,嵌碧玉十三版)以归显真道院奉神御者。相传道院后楼曾为于谦年轻时读书处。奉神御者还有雍正年间大将军年羹尧被贬杭州管太平门时所遗的铁枪二支,长八尺有奇,竹纹状。咸丰十一年(1861)兵劫院毁,于肃忠公玉带与年将军铁枪俱不知所往。
在庆春路东段,庆春路54号北侧墙脚内嵌有大清法律碑。碑系太湖石,高1.6米、宽0.8米、厚0.15米,阴刻正体小楷,内容为康熙二十一年(1683)公布的法律条文,共十一条,全文计一千余字,(下城区档案馆有录),原碑于1991年庆春路拓宽时送杭州碑林保存。题首为:“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为抄列,部文条勒石示禁以申”一行字。据《浙江通志》载:王为(王国安)系奉天盖州人,康熙二十一年授浙江巡抚,整饰漕务,清理杂税,革盐政之陋规,建河道之堤闸,训兵息民具有条制。杭州兵民杂处,营债素为重累,国安捐俸代偿,焚券息争,民间焚香颂祝。王后升浙闽总督,晋兵部左侍郎。
古庆春门原位于庆春路东段与环城东路交会处。唐景福二年(893),钱缪在杭州建十座城门,现庆春路与建北路交叉口为北土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修建城垣,在现庆春路与东清巷交处建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元初,城廓俱毁。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据两浙,改筑杭城,自艮山门至清泰门均往东拓展三里,重建新门为太平门。相传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率兵由此门攻入杭州,为庆祝胜利,遂改名庆春门。宋时有“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的杭谚;明清时又有“太平门外粪担儿”之俚语,故弥望皆菜圃也。清初戏剧家洪?(1645-1704)老屋在庆春门内。
庆春路从庆春立交桥再向东延伸,称庆春东路,它穿过凯旋路、秋涛路……